【篇一:倾听文字的声音】
鸟儿在树上“喳喳”地叫;溪水在“叮咚”地唱歌……我倾听着它们的声音。连那最常见的文字,也悄悄地唱歌。
文字,是我学习知识的一棵棋子。它如我们的老师一般带我们走进了知识的殿堂。短短的一段文字,也让我们感受很多。
一天,一位因考试失败的人来到后山散心,走着走着,看见了一块大巨石,便过去休息。在他的脑子里一直浮现着那可怕的分数。他躺在石上,感觉后颈有些不舒服。一看,原来是一颗不知名的小草从石头缝里长出。它是那样的渺小,但却充满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坚强。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棵毫不起眼的小草……突然,他跳了起来,直奔回家。他不顾身边的荆棘,不顾脚下有可能绊倒的石头,奋不顾身地跑到了家里。……原来,他是回家读书。在刻苦攻读了的他,考上了非常理想的大学。……有人问他,是怎么考上大学的。他只是坚定地说了一句话:“我的成就来自于一棵从石缝里长出的小草。”……
也许我们并没有真得看到他的经历。但我们在这小小的一段文字中却读懂了很多,字字有理有意。世界上的文字上千万个就告诉了我们学会坚强努力,对自己有信心,有希望。
倾听文字的声音。用心去感受文字的无限魅力。它的声音如音乐一般优雅;如舞者一样动人……倾听它的声音也许就是一种享受。
【篇二:倾听文字的声音作文】
不只是一次看到过有人为郭敬明辩驳的文字,像是真诚坦然,把所有对他不好的评论都一一否认,换上另一番说词,祝福他,把他说成是一尘不染的孩童,否认他的则全是犀利而嫉妒的反派人物。
我自认是个不爱看郭敬明,不爱“80后”小说的人,周围确少有同道者。每一处感觉都是因为某些原因而被逐步确定下来的,我之所以不爱是因为我爱上了文学!
我有段时间因为看过些关于说“80后”遭到反对完全是因为批评之人没有正确去评论,所以我怕自己太武断去进行这么一场批判,拿出过郭敬明主篇的几本《最小说》,想认真去体会一下他的感受,而始终是如此的风格。爱一个人,陪他(她)、守他(她),带去任何的浪漫。我不是从没喜欢过这种感觉,那时候太小了,听别人的思想,现在学会去听自己的思想,并且受到周围环境的感受,发现“80后”带给我们这群“90后”的东西都是颓废的。
“80后”小说的热门话题就是恋爱,是早恋!我很现实,我并不相信在高中三年中不谈恋爱会变得如何落伍,因为这种恋爱太愚蠢了!即使用笔写下一万句“我爱你”,也最终会被说成是青春的玩乐而被永远否定。而他们笔下的坚持、浪漫,又怎么去继续?“80后”的开头和结尾:一种是相爱着,却最终不能一起;另一种是开始很模糊的感情最终却相爱!这虽是我一个小的概括,但大都有很多是应了这两种情况。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不过对于文学爱好者这个名词要如何定义还是颇为上心的。单纯说是喜欢看书,可以算是文学爱好者,又说爱写文章,也可以算是了,但这两者若是单立再分,确有许多不同。现在若是喜欢看书,很多“90后”就只看“80后”的书,生疼的爱情,破碎的分离,灰姑娘式的故事以及梦寻白马王子。这种人会变得单纯起来,会相信和依赖爱情,甚至放弃一切去寻找,而最终伤害到一无所有而找不到一个负责的人,因为最初就错在了自己!另一种是写文章的人,应该说看的人大都会写,但这写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创造者,会思考和感悟,会懂得运用自己的感情去亲和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是文学爱好者的一个最爱的地方,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笔以及在本子上挥洒的豪情!
“80后”的文章本身是没有错的。在我们的仔细品读中,会发现自己在经历中也多少有过这种感受,因为青春是最迷茫的时代!“80后”的文字在带领我们走在人生路上的同时告诉了我们一些错误的事实,我们大都因为觉得快乐而去跟从,但实际上,这是先乐后痛的苦果,当你尝到苦果时,已没有回旋的余地。
文字是我的初恋情人,我们相恋的时间也快近两年了,不知道算不算长久,但这些日子里它带给我的是酸甜苦辣四味俱有的感觉。我喜欢与它每晚约会的景致,优雅、平静也无人打扰,随时得想起过去与从前,可以让我顿然忘记很多,就这样让我在反复中获得了成长。当然它也扰乱了我的生活,关于学业。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完全放于学习上,使得父母把我看作为一个坏孩子。他们从来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干过什么?他们只知道我没有干好,我干错了!所以我很厌倦,但心里不服,以前想放弃的思想终于被替代,在夜里写东西,变的隐秘,想做好一点,不让他们失望,应该说是文字告诉我这些做法,我在思考中得到的证实,我终于错了。
现在还喜欢文字,喜欢看《读者》,每看完一篇时总要耐心地写一点感受,再到隔了几日还会翻出来品读,在每一次中获得自己的思想。
海畔,夜听浪声,动人的舞动声是一曲浪漫的爱情曲。文字是夜里的精灵,在寂寞和痛苦的黑暗中诞生,唱出一曲曲灵动的音乐,若是听出杂音,肯定会感到疼痛得心烦,是因为没有真正热爱的心情,误了歧解,就像练武时也同样会走火入魔,若是真文字入魔,人倒还能活,但心里早被别人践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