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篇1
读了《给老师的一封信》这篇文章,我才深深体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
老师,为我们操碎了心,有些人不但不懂得怎样抚慰老师心灵创伤,反而记恨老师,这会让老师日渐消瘦,以泪洗面,积郁成疾。我们的心灵固然很重要,可你要知道,老师如母亲,你一次又一次伤她的心,她不会觉得她没照顾好自已的孩子,以致你记恨他。老师如园丁,把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辛辛苦苦培育成才。老师,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啊!
老师,她们无时无刻不在默默为我们灌溉丰富的知识,默默祈祷我们长大能成才。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篇2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100条写给教师的建议,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一片苦心,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我们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而我要说,教学后,写“教学感悟与反思”也教给我思考。因为在写“教学感悟与反思”时,在记录真实课堂的同时,还要对其作出认识和看法,这些都要进行思考,所以写“教学感悟与反思”更使我学会了思考,并发现了它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他说把这些收集起来,那是“无价之宝”。刚开始读到这条建议时,我想教师写日记当然好的,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有反思就有创新,就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但把它们称为“无价之宝”。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生是人,好象这是一句废话,可是我们看看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的作为,就知道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不把儿童当成“具体”的人的教师大有人在,他们有的把学生当成可以随意灌输知识的容器,有的看作是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于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就做出了种种有悖教育的言行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二、教师要做一个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生自尊的维护者,自信心的培养者。对待学生,有些教师往往在“恨铁不成钢的”这种说法的掩饰下,做些种种不人道的事情。要知道,是铁就不会变成钢,我们教师要做得,要让这铁使他物有所值,使他能够成为一块有用的`铁。“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一些青年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想从某一些专家学者或者优秀教师的身上学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以至于把有些特级教师的教案全盘照搬,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可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你们应当懂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
“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
这些话,对于我们这些青年老师来说,值得好好去揣摩一番。看看我们周围,沿着别人的路走,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思想,东效西颦,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好的教书匠。而不能有更大的发展。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篇3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小学生分类作文大全》这本书,书中有一篇文章,名字叫《给老师的一封信》,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主要内容是:小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因为老师在班会、在圣诞节、在摄影展中、在儿童节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悉心教导他们。小作者同时也对老师进行了讴歌,因为老师对差生无偏见,为他们累病了还坚持上课,所求的就是他们的进步。文章最后点明中心,赞美老师的默默奉献精神。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老师,她们像燃烧的蜡烛、吐丝的春蚕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却不求回报!正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律诗中的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最好成绩来回报您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3篇】相关文章:
2.送给教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