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作文
导语:我想做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以内心心去接受独立生活后的一切变故,要知道为什么独立,小编收集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我在一步一步的成长,生活也不断的向我昭示,我需要独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仅是一粒尘埃,我得努力奋斗,才不至于沦落到社会底层。
世界在转动,我只不过是一粒尘埃,没有我,世界照样在转动,现实是不会按照我的意志来转移的,因为别人的意志总是比我的更坚强些,所以我必须全力以赴来使我的世界精彩。
我已经长大了,我的生活必须独立,我得慢慢孤独,我知道这样的日子很难熬,但我也明白,我的独立是为我的今后以及我能力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学习是我现在唯一能做并且把他做好的一件事,在学习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然而,我仍然得学会独立,我会发现独立后的生活并不那么孤寂,因为内心的力量支持着我向前奔走,学习是一件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因为思想的独立,行为的独立能促进我更好的发展更一步的努力。
我会做到独立,因为我若不独立,不坚强没有任何人能帮助我,所以我只能向前又向前的努力拼搏,为今天,为后天,为今后更灿烂的生活着。
也许我把独立看的过于简单,因为独立的痛苦与内心的煎熬充溢着心灵,所以我总会暗示自己,必须独立,因为生活还在继续,你又凭什么停下来等待抚慰内心的忧伤。
所以,我想做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以内心心去接受独立生活后的一切变故,要知道为什么独立,即使知道那很痛苦,但因为回头想想独立后的收获,内心也就会接受。
独立生活,意味着你不能在别人贪玩时,想玩耍,你要趁着这点时光,抓紧奋斗。独立生活,意味着你没有空闲的时间与朋友一起欢度周末,你要努力拼搏。独立生活,意味着你将承受寂寞来袭的忧伤,但你必须坚持。
独立吧,请享受这无法避免的痛苦,因为独立后的我们将会收获从没有过的满足感,要为心中远大的理想,拿起手中的笔描绘灿烂的明天,就为自己变独立,变坚强,变优秀。
第二篇: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今天有点抽风,去上了半节“科学社会主义”的课,虽然没怎么好好听,但是其中有一个发言的环节还是给我留下点印象,因为有些同学的发言让我想到了一些问题。
自我能够独立思考以来,这些所谓的政治课在我的眼中就是一门清洁课,洗的东西就是你的大脑。我们自小学开始就开始上思想道德的课,这可以说是政治入门课吧;然后就是直接开了一门叫做政治的独立科目,一直上到了高中,甚至在我高考的那个时候还有独立的“政治”专业考生,把“政治”当作一门专业课来考,这在现在看来其实多少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然后就是到了大学,每年的政治课的学分都是很高的,3到6分不等,而其实我们的专业课有的也就是2学分而已。到了考研,政治还是一门独立的科目,和英语、专业课三足鼎立,意思是如果政治觉悟不足的话,你是不能接受更高一层的教育的。及至到我读上了研究生,每周3节的“哲学”课与“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像幽魂一样跟在身后,大有死缠烂打之势。
都说政治能够使人变得聪明,那是因为在不同的政治观点的碰撞中,人们能够得到启蒙和思考。然而单一的政治灌输,一成不变的观点早已经抹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能力。在政治思想大一统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过什么大师级的人物,尤其是文史哲的政治化使很多受过教育的人产生了思维的依赖性,思想的惰性,他们开始相信只有A是正确的,而BCD等都是错误的。但常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什么真理是永恒的,绝对化的倾向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也就抹杀了思考的空间,从而使人顺从和变笨。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向来是统治者惯用的方式,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到汉朝的独尊儒术,直至清朝的文字狱,无不在强化着这个倾向。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些一党制的国家,这种对思想的钳制也大有加强的趋势。社会主义好,但是如果过分强调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话,最后难免会走向极端。
我本以为像这种有洗脑功效的课在研究生这个教育层次上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因为我觉得研究生本就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独立地、批判地看待这个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新闻媒体怎么说、教科书上怎么教,自己就怎么接受。像这种灌输式的教育,要被动的接受很容易,就像被强奸的时候不反抗,任人鱼肉;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更应该去说不,因为真相往往并不如此。今天有些女生在课堂上发言,谈论我们的开国阅兵,用的都是我们小学就习惯的颂德式的文体,而且她们用得很舒服。而老师更是雷人雷语不断,说什么给人家祝寿的时候不能说坏的东西,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那些本应该摒弃的、早应该改进的都抛诸脑后。然而我们这个民族有时候就是有种习惯忘却的特质,很多东西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不会再去想它;又或者,遇到问题了,发现差距了,明明是可以解决的时候,却摊上“国情”二字,以不作为作为解决的办法,结果是问题越积越多,永远也没法解决。
下午在豆瓣上看到小青师姐发的一篇日记,说是她给一个初中生补习,那个学生的文章写得不错,比较有个性,但是却被老师批得一文不值。其原因不是他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而是老师认为他的文章在考场上无法取得高分,不符合“好作文”的标准,需要“改正”。不过那个孩子很倔强,还说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如果我按照老师说的那么写的话,那我岂不是倒退回小学的水平了吗?这样的话,我就失去了独立写作的能力了。”小青说自己是到了大学的时候才开始重新追求这种独立写作的能力,而我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摆脱掉应试作文的范式——那种空洞而言之无物的句式与修辞,一成不变的N段论和起承转合……作为一个中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个性实在是难能可贵,可惜的是,也许他注定只能够被埋没在应试教育的框框中,这些框框从始至终地在抹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把学生都培养成一部部熟练的考试机器,这是何其恐怖的一件事!到我们从一条条独木桥后走过来后,再想去找回那种原初的创造力的时候,难免给人一种缘木求鱼的感觉。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现状、这是“国情”,那样的话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可以选择懵懂地快乐生活,也可以选择清醒而又痛苦地去追求独立思考与写作的能力,这都是个人的选择,与别人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