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铸造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总是“知难而退”,有的根本不去仔细读题,不去思考,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差,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和老师、家长是脱不了关系的。我们担心孩子会因为困难而对学习望而却步,所以总会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答案,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老师和家长在孩子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说了出来。直接给孩子答案,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好处。因为我们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我们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想孩子具有良好的思考能力,我们就不能急于给孩子答案,而应该启发孩子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等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而且会产生新的动力。
我们班有几个孩子,一看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傻眼了,不知道从何想起。相反,有些孩子就很会思考。当然这和孩子本身的智力有关系,但究其根本,还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曾在课堂上,无数次地教给同学们,看到一个题首先要“阅读理解”,多读几遍,找出数学信息;然后“分析解答”,找出数量关系;最后“回顾反思”代入题中检验。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马上掌握了方法,学会了运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昨天,我在看数学练习册上的一道题(如下图):
我的第一想法是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和2条路的面积,让后再减,最后加上多减的两条路重合的面积。列式:200×100=20000(平方米),200×20=4000(平方米),100×20=2000(平方米),20×20=400(平方米),20000-4000-2000+400=14400(平方米)。
再一想,这太麻烦了,于是有了第二种想法:不是剩下4块草地吗,先算出一块草地的面积再乘4不就行了。列式:(200-20)÷2=90(米),(100-20)÷2=40(米),90×40×4=14400(平方米)。和第一种方法比更简单好理解,嗯,就这样讲吧。
到了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自己读题,给他们5分钟思考时间,找到解题思路的学生一会儿举手回答。5分钟后,开始交流,首先举手的是魏一,他说:“200-20=180(米)求出剩下的长,100-20=80(米)求出剩下的宽,180×80=14400(平方米)长乘宽求出剩下的面积。”接着,李响举手说,他的想法也和魏一不谋而合。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孩子们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我不禁为他们鼓起掌来。在大人们看来复杂的问题,到了孩子那里竟变得这样简单。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们,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他们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惊喜!
不会思考的人将一无所获,而善于思考的人才会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孩子只有学会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才能使自己走向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