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是弯的,才绵延千里,汇集入海;小径是曲的,才别有风味,通往幽深。如果江河是笔直的,恐怕它逃不过青山的阻隔,何谈大江东去;如果小径是笔直的,一眼便可望到尽头,何谈曲径通幽?
诚然,坚守是生命中重要非凡的品质。文天祥,当他被俘,当他身首异乡,当他经历磨难的时候,他仍旧吟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爱国便是他的信念。再看如今的季羡林,当他饱受“文革”摧残时,当他沦为一个看大门的人时,当他年过花甲的时候,他没有放弃研究,从《罗摩衍那》到吐火罗文,从普通学者到北大教授,我们看到的是他对古文字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守。
但是,若坚守到了一种无法变通的境界,甚至于达到危害自身、伤害他人的地步,这样极端即便纯粹,又有何意义可言?当顾圣婴为坚持音乐理想将肖邦的手扎进胸膛的那一刻,当王国维为坚持理想决然跳入颐和园泥湖的那一刻,当傅雷上吊,当老舍跳湖……他们的心中,是否曾闪现出后悔的微光?他们所谓的“坚守”,让亲友悲痛,让世界叹息,更让原本华彩的生命失去了色泽。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正的智者,善于平衡坚守与妥协,真正的勇者,能屈能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晋文公退避三舍,最终大败楚军;韩信受胯下之辱,最终功成封侯。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不悖自身原则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坚守。复国报仇是勾践坚守的信念,信守承诺是晋文公坚守的原则,建功立业是韩信坚守的梦想。三十六计中最为精妙的便是“走为上”。这便告诫我们在强敌面前要学会妥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与其“以卵击石”,倒不如“留得青山在”。
妥协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智慧,坚持自己、拒绝妥协将给成功的道路上种上荆棘,而适度妥协或会让人生之路更加平坦,让我们于坚守中妥协,于妥协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