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设计教学时,我首先从问答入手,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其学习方法,接着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推测“亡”、“牢”在“亡羊补牢”中到底是什么意思。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从而联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寓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寓言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之处是:
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学习寓言,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我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在一上课初始即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有效落实。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二、重视双基,循序渐进
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循环反复,螺旋深化,逐步提高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学习生字、巩固生字与复述寓言故事相结合。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而这些环节并不是简单的重现生字,而是随“课”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谈收获;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不足之处:
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不够,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多。在验收自学成果时,老师急于课堂程序的进行,有些问题还有包办的现象。如,当有的学生说“亡”是逃走的意思。有的学生说“亡”是丢失的意思时,老师应该趁机让学生再读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从侧面给出答案。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教学教学反思
3.《日历》教学反思
4.小池教学反思
6.《鸟语》教学反思
8.《鲸》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