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题记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在名篇《师说》中给天下众师下了这么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错,这句亘古未逝的评论告诉我们:凡是为我们传授过道理、解释过疑难的人,都可以称为“老师”。但在不计其数的老师中,我唯对中学时代的教师记忆犹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各具特色,容我详述。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先写哪位老师方可?既然语文乃各门课程之基础,那么我就以此为由,先从语文老师们开始吧。
我记得,我们在中学时代结识到三位语文老师。其一,此师个子不高,身材偏胖;书法优美,行云流水;知识渊博,滔滔不绝;言谈举止,风趣幽默;连讽带刺,他也专长。其二,该师身材伟岸,相貌堂堂;书法得体,授课平常;课外知识,一般不讲;每临听课,安排颇详;听课完毕,恢复如常。其三,作压轴之师,名不副实;书法潦草,知识如荒;有本还行,无本难讲;为人师表,怎不令人感伤?
数师之伍,组者亦有三。头者,女性。因尝识余于小学,故颇亲于余。肄于师范,曾为幼师,为一班之主,故不堪此重任。力所不及,政绩不佳,迫去也。次之,亦班之主任也。系男师,故政绩斐然;又教吾众有方,成绩颇优。此所以其跻身于优师之列也。不知何故,匆匆然而去此校,猜其另寻高薪之地也。其三,吾尤看之不惯,仪表邋遢,烟酒之类皆其所长。虽为人师,一味以其不称也。
外教职二人,皆男也。所谓“外教”者,非彼外籍教师也。前者,今吾已忘,印象平常。吾独敬后者,才高、敬业,以育吾辈成才为己任,吾班之众咸以有此益师而乐也。每逢其课,皆兴高而采烈也。且其不时令吾众高歌一曲,曰:“学也,劳逸结合方可。此只减尔等之重压耳。”故吾尤喜而擅外语。
怎么样?别不信,我可告诉你,以上的老师都是真实的,童叟无欺,如假包换。余下的老师也各有千秋,欲知其人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朋友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