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本义谷物收成时节,庄稼成熟季节。但对秋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秋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我对秋的认识始于小学二年级的课文。记得课文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到了!”。那时不知道“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是什么意思,只是一心想知道什么是大雁,大雁是怎么排成“人”字和“一”字的,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沉浸在寻找会排队的候鸟中,可常常看到的是漫天飞舞的乌鸦,于是意识中定义大雁就是一种和乌鸦差不多的候鸟。
上了三年级,对秋的认识始于制作标本。起初是在捡拾黄叶,感受黄叶的美,感受叶的不同。别小看黄叶,细分起来还很多,有鹅黄的柳叶、金黄的白杨叶、橘黄的苹果叶、褐黄的榆叶…不同的叶儿又形态各异,于是瞅着枝头的黄叶便是课余最大的乐事了。看到盯了许久的黄叶晃晃悠悠地从树端飘飘然飞落下来,满心欢喜地享受那份充满轻盈的自在与洒脱。再后来,黄叶越来越多,一阵秋风过后,便铺满一地,这时也没了捡拾的`心情了,总是缩着脑袋,埋着头匆匆赶回家僻寒。第二日看着满地负着霜花的黄叶,更是感到寒气袭人,也没了欣赏的心情。黄叶也很快失去了自己的色彩,变暗、变暗…与大地溶为一色。
上了四年级后转入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读书,通往学校的小路是农田里的沟沟渠渠。于是我与自然也有了零距离的接触。那时秋就是黄灿灿的玉米、火红的高粱和辣椒、那脆甜的红心萝卜和硕大的红薯以及溢出园子的诱人的果香…
中学和师范忙于学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曾感觉到秋。但在课本里却读了许多伤秋的诗文,有舒发人生暮年的愁怅,也有感怀离情的幽思,让人为之动容。
参加工作后,秋对我来说成了景,于是也加入了赏秋的队伍。周末去此地有名的大西沟采风,是每年必行之事。徒步登上通往山谷深处的栈道,在满眼的秋色中缓缓前行。漫山的林木以野果树居多,野果树中又以野杏居多。因为树木品种不同,也展示了不同的秋色。放眼望去,有的依然葱绿如春,有的已秋染枝头,尽披黄金钾,也有的已形同枯木,只有枝头挂满的不知名儿的小浆果,在阳光下晶莹、饱满,告诉我它曾绿过,也曾有过春华、夏长。只因太过于伤秋,所以早早地辞秋而去,留下一树的果实作为秋的贡品。山洼洼里或山腰间,偶有一两株形态独特、满身红黄相间的杏树独立于此,常常引得游客们驻足观赏、拍照。一片片叶儿,在阳光的照耀下,鲜亮、艳丽,枝头的叶儿鲜红如血,十分惹眼。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盯着那可望不可及的红色小叶子发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红集于最高树头,这红是长出来的还是阳光晒红的?如今虽然依旧不得知,但对那红依旧百看不厌。这一株株独俱形态的树,有的如苍发老者,有的如孤独剑客,展示了自己倔强的生命力,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不一样的景致。看着这一树的的绚丽,我却想到了它曾经的孤独,和独傲风霜的坚韧。也正是比从林里的树木经历的多,所以也收获了不一样的彩色。但并不是每一株都能如此坚韧,所以山间也随处看到朽木。
一步步往前行,累了,就停下来喘口气。秋风过后,漫山的枯草随风而倾。似层层海波推向远方。目极山 顶,皑皑雪山嵌于山端。洁白 与蔚蓝相接,空旷而辽远。一步步走向山顶,视野也开阔许多。一路同行的游客渐行渐少,大概不满于栈道的漫长,也或早已预知前景而转还。于是同行人的身影越来越少,此刻偶乐只能闻得人语响,却不知客在何方。山阴处积雪映秋阳。当天地之间独我一人时,除了感到一份孤独外,也总有一份不安,以至于先前登山的决心都开始动摇了,这也许是人以群居的主要原因了。只是不知道那独立于山顶或山间的树木是否感到孤独,不知道人迹罕至的荒野是否一定荒凉?更不知道独守年复一年的清寂,有着怎样的坚韧?
沿着那通向远方还有远方的栈道,有如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般,或走或歇,或感或伤都只是沿途的风景。
【识秋优秀写景作文】相关文章:
4.月到中秋优秀作文
5.独舞中秋优秀作文
6.盼中秋优秀作文
8.过中秋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