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读后感作文

2019-12-31[第七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篇一:智子疑邻读后感

  七上的语文最后一课《寓言四则》中收录了这么一则寓言,题目叫做《智子疑邻》,大概内容是说: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天下大雨毁坏了墙。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补,一定有盗贼(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晚上(他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 这个寓言告诫我们不能以感情的亲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但是我发现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却很符合这一标准。

  有时早晨或课间往往会遇到学生主动和你问好,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对你视而不见的学生。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你教过的学生。一般说来,学生遇到自己的任课教师态度都会比较亲密,这也许是因为和你熟悉的关系。对于没有教过自己的老师,他们自然的会以一种保持距离的方式来疏远与你的关系。

  这样的现象年级越小越是明显。无论是刚入幼儿园的小孩,还是刚刚上小学的学生,他们对于老师的话是奉若圣旨的。即便是家长发了话,他们也还是会眼巴巴的望着他们的老师,渴望从老师的嘴中能到那最后的“特赦令”。在孩子的心中自己的老师和其它人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谁说只有成人才会察言观色,孩子在这方面可是无师自通的高手呢。

  如果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相比较,那自然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更亲密些。因此对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指示,二者若取其一的话,学生往往会选择班主任。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不正是《智子疑邻》的最好写照吗?

  篇二:智子疑邻读后感

  《韩非子》中有这么一条寓言:宋国有一个富人,家中的院墙遇到大雨倒塌,儿子认为,如果墙修补不及时,肯定会有人进来偷窃。而隔壁老人也这样说。到了晚上,富人家中果然失窃。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说的对,而怀疑邻居老人就是小偷。

  就该故事本身来讲,儿子的话与事实相符就是聪明,而邻人则成了偷窃嫌疑人。在旁观者看来,这个结果自然是愚昧可笑的。但那富人的怀疑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自己的亲儿子那自然是为自己好的;而邻居虽然说了同样的话,但肚子里还不一定是什么坏水呢。多少年来,这则寓言可能许多人都看过,看过后也会大骂这富人愚蠢,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不是这么回事了。因此,我认为韩非子写这则寓言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那么,感情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认知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是有的。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犯过一个受感情亲疏影响的错误———五个小孩子来我们家里玩,我便拿出玩具来。小朋友们走后,我发现平时我最喜欢的那个玩具车没有了。这五个小朋友当中,有四个是住在我们楼下的,平时我和他们玩得多一些;而另一个小男孩平时和我挺生的,也没有什么感情。于是,我本能地怀疑那个玩具车是被他拿走了。我去找其中一个小女孩,向她道出了我的怀疑。她也认定那玩具车就是小男孩拿的。于是,我就去找那个小男孩。男孩很生气,说他才不稀罕那玩艺呢。他越辩解,我越觉得他心虚。第二天,我到床底下找东西,吓了我一跳:那个玩具车呆在床底下呢! 我从此不敢再和那个小男孩见面。见了面,我就赶快走开。多少年了都是这样。我真的对不起人家。 这件让我汗颜的事情至今还留给我教训,那就是判断事物不受感情亲疏的影响,不下轻率的结论。

  任凭感情亲疏来左右自己的判断认知有时候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就是“感情决定一切”的忠实拥趸,明知二弟云长性烈如火,在自己不得不去西川征讨时还是让他镇守荆州,而他平日里最信任的大救星诸葛亮说也不能左右他的选择。当然,最后他这个最亲爱的二弟意气用事丢了荆州,他自己也因此死在白帝城,而那个不在乎感情亲疏,坚持客观判断、“任人唯贤”的曹操却越来越强大,逐步为后代打下了一统江山的雄厚基础。

  总之,亲情友情自然是人们不可多得的财富,但只能供我们参考而已。对于事物真相的认知,一定得靠自己的理性思维。这样才能不下轻率的结论,使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篇三:智子疑邻读后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来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是韩非子的一篇寓言,它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有钱人,有天下雨,他家的墙被雨水泡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对他说:“如果不修墙,小偷就会来。”可是他没有修,当天晚上果然被偷去了很多东西,通过这件事,富人觉得自己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是小偷。

  读完我觉得这位邻居真的很冤枉,为什么明明是想好心提醒一下富人,却被那富人认为自己就是小偷,邻居一定很后悔提醒那富人吧,因为即使提醒了富人,富人不但没有补墙,还把罪过推托在邻居的身上,认为邻居就是小偷。早知如此,何必去当那雷锋,还落得个好人没好报的下场。

  看着这寓言突然想起雷锋的死因,据说是在帮部队指挥军车时被撞到头部,也就是说雷锋是在他助人为乐的岗位上牺牲的,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活该,即使他不去指挥,部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远没有失去一个队员的损失大。况且对雷锋其本人更有利。

  做好事时最好还是想一想该不该去做那好事,当那好人,这样就不会明明是做好事却被人误解成坏人,好心没好报还得来个恶果了。

上一篇:《十月》读后感作文下一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