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个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完美的生活需求,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一种欲望得到满足,另一种欲望随之出现,亦是因此,叔本华称人的生命的本质是痛苦。这样一来,人岂不是没有幸福可言?
作为一种哲学上的思辩,叔本华所下的结论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哲学家是另类动物,他们眼中的世界跟公众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可以从一个人身上联想到一个团体,甚至整个世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胡思乱想,甚至胡言乱语,颇有点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而公众生活方式相对简单,欲望多局限在衣食往行的改善方面,这从生活中较容易得到相对的满足,与幸福的真正意义相去不远。
无论哲学家鼓吹什么,是他们精神过敏所造成的,他们行事鬼鬼祟祟、神秘兮兮,有时又显出一付不可一世的样子,将公众当成糊涂虫,其实,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是有时敢怒而不敢言而已,这应了那句“明哲保身”——公众才是真正懂得哲学的哲学家。
哲学家在大呼无聊之际,就会变成一头困在铁笼里的老虎,不断思索那些在公众眼中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双脚不断在地板上踏来踏去,我怀疑他们就是以这种方式来锻炼身体;但公众的生活节目比哲学家丰富多采得多,找个朋友聊聊天,上酒吧买醉,几个人买数十斤苹果举行吃苹果比赛等等,完全不用担扰出现无聊,更不会躲在象牙塔里虚度光阴,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哲学。
公众只有在患大病时或临终前才会发觉到人最终会死去,平日他们犹如活在永恒的世界里,即使偶然触动到生命的有限性,也很容易就找个理由避开去;但哲学家少不免会接触到死亡问题,他们对时间、永恒、生存的思考必定建立在肯定人之必死这一实在的基础上,时时活在生命的边缘,又怎么会跟幸福结缘呢。
公众完全不用去思考崇高、善或美,因为他们是这方面的权威。你问他们:什么是崇高呢?他们会随便拉个伟人出来告诉你——“这就是崇高,你明白没有?”你无法否认,因为他们从不说谎;什么是善呢?“这么简单你也不懂,不就是助人为乐吗。”于是,他们会随随便便举出数个例子来让你心服口服;如果你问了上面两个问题,再问什么是美,他们会觉得你有点不正常,懒于理睬你,你只得再找人问问,“我觉得爽就是美”——这句被那些誉为大哲学家通过艰深的思考才可以得出来的结果,他们毫不犹豫就知道,你不得不佩服他们有时比哲学家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凭着这些,他们活得比哲学家幸福,因他们比哲学家更象哲学家——这点从来没有人能否定得了。
二○xx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