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着瘌子”印象录记叙文

2019-06-17叙事

  又是一年新年的元霄节。说实在的,现在的元宵节,跟我童年的元宵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元宵节,依旧是在江南乡下度过的童年元宵节。

  春节,是一个新年的开始。而元霄节,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浙江平湖的农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没有元霄灯笼、烟火等助兴,也是家庭娱乐设备几乎没有的一个时期,村民居住都 是清一色的平房,但村民自有一种元宵节的庆祝娱乐的办法,特别是一些还在念书的小朋友,在元霄节这天,确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娱乐项目——当地俗称“着瘌子”,人们在一个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度过那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家里母亲在元宵前一天,早早地准备了一些野菜,然后抽空洗干净。

  元宵节这一天,将洗干净的野菜,放入铁锅内煮一下,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切碎后的野菜,再与姜末、葱末、盐混合,搅拌均匀,用上年年底剩下来的米粉,做一些野菜汤圆。

  我吃过汤圆后,就按照事先的约定,出门去同小伙伴们碰头,准备元宵节夜晚的娱乐项目——“着瘌子”。

  现在想来,这个项目的大致意思是:就是一种朴素的祈祷,一种用火把烧死田间的虫子,祈求新年有个好的收成,田稻收成好来,可以讨个娘子的意思。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都早早地藏好了点火用的火柴,准备好了穿稻草用的竹子。

  晚饭后,小伙伴们就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集合,会合后,就悄悄地去寻找稻草,你拿几捆,我也拿几捆,然后,大伙儿就跑到房前或屋后庄稼地里,用竹头一头上绑上稻草,另一头手里面拿着竹子,点燃了稻草,一边奔跑,一边举着手中“火炬”——就是点着的稻草,一面还不停地旋转着稻草,让火把燃烧得猛烈些。

  以诗为证:

  满眼多是红红的火星 耳边猎过呼呼的风声

  若逢晴朗圆圆的月伴 人间又添快乐的欢声

  小朋友举着火把在奔跑的同时,口中还不停地高喊着:“瘌子瘌子,不瘌哩”;或者:“着瘌子、着瘌子,田稻好来讨娘子”的歌谣,着实让人非常兴奋,大人们也不甘心寂寞,从家门口出来,看小朋友们“着瘌子”。

  这里一个火把,那里也有一个火把,逢上天气好的日子,月儿又圆,确实是一个场面非常壮丽活动。

  在这一天,一般人家是不会计较拔几个稻柴的,主要是要注意安全,防止产生意外的火情。

  一个生产队火把点起来了,隔壁的生产队的小朋友,也点起了火把,真的是非常的热闹——参与的人,也是非常地兴奋做着这一年一次的特别游戏,玩得非常地投入,非常地开心!

  由于正月十五还是一个初春的日子,有些年份晚上的天气还很冷,但是,小孩子们一年一度的“着癞子”游戏,还是乐于参与。

  虽然在高低不平的的田间奔跑,有时还会来个嘴啃泥,但每年只疯一次,全浜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以致此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今天想来,依旧是那样的清晰,难忘!

上一篇:湖畔的芦苇和柳叶记叙文下一篇:献给少先队辅导员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