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山水游记作文800字

2020-04-22游记

  兰亭游记

  浙江四日行,我们去了美丽的绍兴,那里有鲁迅的三味书屋,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生活的兰亭,有天下藏书第一阁——天一阁,还有山清水秀的东湖。今天,我来到了兰亭,体验书圣的情怀。

  早晨到了兰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兰亭”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们沿着一条石头小路往前走,便见到了鹅池,一条青绿色的小河,一群大白鹅站在河边的石块上,仿佛怕水冷,迟迟不敢下水,河面上漂浮着一片片浮萍,河边还有枝叶茂密的大树,显得格外幽静。继续往前走,又看见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一“太”字,关于这个“太”字,还有一个故事呢。

  王献之小时候,父亲告诉他,只要练黑十八盆水,字就可以写得很好。小献之听后,每天都练习书法。很快,他练黑了三盆水,心里十分得意,便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王羲之看,父亲看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在“大”上提笔一点,让献之交给母亲。母亲看后,说了一句“我儿练了三盆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无不感慨,从此加倍努力,终于练黑了十八盆水,字也写得炉火纯青了。

  继续往前走,又看见了一条小溪,溪旁的石头上放了十几个蒲团,我们在这里进行了“曲水流觞”的活动。曾经,王羲之经常邀请一些文人雅客来这饮酒作诗,我们没有酒,便用可乐代替。活动开始了,几位穿着古装的姐姐拿了一只精致的小碟子,往里面倒了点可乐,轻轻放在水面上,碟子顺着溪水向前流淌,像一只小船,碟子流到我的同伴肖君琼面前,只见她端起碟子,先喝完里面的可乐,接着抑扬顿挫地背了一首古诗《咏柳》,似乎很陶醉呢。姐姐们又陆续放了几只碟子,碟子漂呀漂,好像非常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看着随波漂流的碟子,听着一首首古诗,我的思绪也穿越到了古代,仿佛坐在我身边的不是我的小伙伴,而是王羲之、李白、杜甫这些诗神诗仙们,我与他们一同饮酒作诗、挥毫泼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酒香,真是回味无穷……

  绍兴的诸多名景,而我独爱兰亭。
  山水徽州游记

  紫竹幽幽,溪水潺潺,遥见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一派富丽堂皇,宛如城郭……

  此番美景,尽在徽州。

  江南最美是徽州。依山傍水,蜿蜒曲折,柳暗花明,恰似桃花源里人家。

  徽州最美是宏村。清澈的南湖,石桥古镇倒映在湖面;斑驳的马头墙,青瓦白墙在蓝天下显得那么沧桑;平静的月沼,倒映出历经百年风雨的汪氏宗祠;花样繁复而高大恢弘,诉说着显赫。

  宏村古老的街巷与房屋是徽派建筑的代表。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灰白渲染,在蓝天下勾勒出富有韵味的线条。街道狭窄而幽深,阳光射不进去,但可以看见湛蓝而明朗的天空。石板路蜿蜒曲折,黑瓦白墙高低起伏,墙的上方开着一方一尺见方的小窗,形态端庄。

  宏村以“水”而著称,村口的“南湖”荷叶田田,荷花朵朵,倒映出湖边那些“灰、白、黑”如老照片般素雅的徽派民居,恬静而深沉。

  汪氏宗祠前的“月沼”有“牛胃”之称,清雅,幽静,半月形的河塘,有一种“花未开,月未圆”的意境与追求。

  贯穿全村的古老水系,有如“牛肠”般,这是智慧与简约的结合。

  一面是淡雅,另一面是奢华。徽州有名的一是徽楼,二是徽商。是那种“背井离乡而求利与天下”的商人,那种“乐善好施、积德行善”的儒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学徒生涯,多年辛苦的打拼,使他们发财后不敢再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而即刻回家,建造极尽奢华的私家宅邸,尽情享乐,似乎带有一点自我封闭的色彩。

  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私家宅院“承志堂”富丽恢弘,精美绝伦,享有“民间故宫”的美誉。

  “承志堂”是了古代民间能工巧匠们高超技能与精湛技艺的结晶。《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宴官图》、《百鹿图》等木雕无不繁复精美,镂空的木雕石雕,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生动形象,真实而富有寓意,这是千百年来徽文化的沉淀中的精华!

  山水徽州,印象宏村,古老沧桑的马头墙在蓝天的映衬下凝重地屹立。

  武夷山游记

  飞机缓缓地降落在了武夷山机场。走下飞机,耳朵里的胀痛感还没有完全消去,抬眼一看,唯有机场到达大厅在茫茫夜色中还闪着光亮。

  我们到了武夷山市,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里。

  第二天,旅途开始,我们走进了武夷山,走进了这个黄,黑,青,绿的世界。

  山,是黄与黑的间隔,雨水流过的地方显墨色,凹进去淋不到雨的则是黄色。那山是巨大的水墨画,泛黄的宣纸上任意几笔,有的是大笔挥毫,有的是小处着色,也有随性大方的泼墨渲染。山峰参差,总体来看总是连成一片,但在很多地方也有独耸或是探出的山头。

  绕着山的,是水,初次见到这水,冥冥之中竟有回到九寨的感觉,这种感觉持续了很久,直到抬头再次见到那些巨大成山的岩石块,才蓦然觉察到了景色的不同。水是靛青色的,有的地方也呈咖啡色,那种如丝绸般泛着光亮的水,如此温柔地将这个很刚强的地方稍作点缀。也有小小的水流,从山涧间轻轻地倾流下来,打在水潭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不张扬,但也绝不是默默地。

  绿色的景观就丰富多了。有各色的树种长在平缓的坡上。山脚下,都是茶树,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地列在那里。峭壁多是裸露的,如同一把刀从上至下地劈下,留下了完美而光滑的刀痕。在这里,也有一些植物在夹缝中顽强地生长,它们总是得到了一天中的第一抹阳光,汲取的是岩缝深层的水汽,多是上好的茶叶。

  在小径上慢悠悠地,走着,看着这一切。若这是一幅画面,那就还有一种颜色,是天空的蓝,纯粹的蓝,柔和的蓝,毫无杂质的蓝,与山峰一道,便是一幅蓝天奇岳的景象。以前这里都住着茶农,但由于旅游区的开发,政府已把他们安置在了镇里新盖的别墅里。在镇里,有更漂亮的房子,有更便捷的生活,可很多茶农都不愿意搬迁。在这里,自己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如此一个世外桃源,真是陶潜想寻找的地方,这种清新又岂是高楼可以交换的?

  步上竹排,开始水上之旅。在水上游览这个地方,视角不同,又与陆陆有了不同的感受。虽是清晨,但阳光仍是很强,用相机捕捉下一个个瞬间,在画面中都可以看见一条一条阳光斜射下来的纹路。阳光绕着眼睛,想戴起墨镜撑起雨伞,可心中又实在不愿让外物阻隔自己与山水的接触。在这向阳的地方,似乎万事万物都在阳光的铺盖下,生机盎然。阳光在水面上跳跃着,远远望去,浪花就像是金黄色的流苏,一堆一堆的,先簇拥在一起,再又彼此散开。阳光照着的天游峰显得格外具有挑战性,狭窄的石梯像蛇一般将这一块大石头包围起来,有游人援梯而上,在身后的岩石上投下了一个个缓缓向上变化的影子。植物在照耀下闪耀着不同于其它时刻的光彩,是一种金黄与绿的混合色。

  排工师傅两两配合着,让这容纳有六位游客的小竹筏轻巧地打水而过。岸边依稀可以见到古代渡头的遗址,岩石上甚至还刻有茶馆的名字,可以想象出这里以前的繁荣景象,不知这里又承载着多少的枝柳送别。这条河就这样渡着来来往往的人人事事,渡着缓慢流淌的岁岁年年。突然想起了昨天的旅程,在我们步入武夷山后,经过了朱熹办的学院,才明白,原来在古代这也是个文人雅客常往的地方。经过去景点的小路时,我们在凹进去的阴凉处发现了不少石凳,都是早已废弃多时的了。不仅仅是朱熹啊,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太多的人曾经来过这里了。他们可能是和朱熹一样的学者书生,也可能是朝廷的达官显贵,或许也只是平民百姓,更多的也许是道士或是道姑,每个人心怀不同的梦,但都在武夷山中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竹排继续向前漂着,时不时有浪花袭上来。两旁有数不清的山,便有数不清的故事从排工师傅口中道出。若说在江南坐小船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在武夷坐竹排则是人对大自然的猜想揣测。这些丹峡地貌的山,都是有着独特的形状的,每一块大石头都能被赋予各式各样的形象。它们本只是些特大的石块,但经想象力熏陶过后,一个个便都是活灵活现的了,像老龟,像巨鹰……无数无数。

  除了这些想像,无数无数的,还有武夷山给人的感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本身就是博大而包容的,她容了不同的物,容了各式的人,也容了各路仙人。她就是一个载体,因为她,才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人情。我们都是过客,是时间长河中一瞬的一瞬,在这里放松,休憩,或是寻找某种生命的启迪,之后,再整装上路。而武夷山相对来说是永恒的,所谓海枯石烂,这些山石的变化总被视作是永远的永远。我们确实参不透其中奥秘,但却可以从中寻找,汲取到有益的点滴,这也是山给我们的最大教益。

  离开这个地方,乘火车去泉州,是在一个下午,与来的时候不同,是阳光普照的。可气质没有变。有山在,气质大抵都如此吧。

上一篇:如何写好山水游记作文下一篇:2015最新大学助学金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