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

2020-06-28哲理故事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关于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的哲理小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人生哲理故事: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天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并没直说看见了刚才的事,只说:“我方才睡着时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

  杨溥是明初重臣,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是明朝历史上公认的贤相。一年,其子从湖北老家到京城来看望他。杨溥问儿子:“沿途可辨清当官的.谁贤,谁不贤?”其子说:“经过江陵县,觉得那儿的知县很不贤。”杨溥感到奇怪:“此话怎讲?”其子说:“江陵知县既不接送我,又招待简慢。那位江陵知县名叫范理。”

  杨溥认为范理能这样对待他的儿子,说明他不阿权贵,必有能耐,非但不怒,反而连连称赞范理是位好官,于是记住了范理的名字。后经考察,得知范理品行才能俱佳,便力荐他升任德安府知府,后来又上奏朝廷,将其提拔为贵州左布政使。范理在任时,兢兢业业,勤政为民,史称“甚有惠政”。

  孔子亲眼所见的一件小事,差点误会颜回,因而得出“眼见未必都为实”的感慨。同样,作为朝廷高官的杨溥,通过范理敢怠慢自己儿子的这件事情,看出了他耿直赤诚的品德,于是慧眼识人才,一再推荐和提拔范理,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孔子误解与杨溥识人,今日读来,仍受益良多。

【人生哲理故事: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相关文章: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文400字

2.眼见也有虚初中作文

3.眼见为“虚”作文1000字

4.眼见为虚作文1000字

5.眼见为虚作文300字

6.眼见不实哲理故事

7.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哲理故事

8.哲理故事:虚假安全

上一篇:眼见为“虚”作文1000字下一篇:规矩决定明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