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林景观考察报告(植物篇)

2018-07-21调查报告

  首先我们来看看北京地区园林景观的特点

  一、落叶植物、乡土植物占主导地位,常绿树作为点缀,四季交替,时间概念明显是北京地区植物配置的明显特点。

  大家可以看这张照片,这是在朝外SOHO附近的小区入口,由多种乔木组成的纵深景观,色彩变化明显,常绿针叶树穿插其中,充分利用了北方丰富的色叶植物资源,得天独厚。北京园林景观考察报告(植物篇)

  看回南方的植物,大家习惯了一年四季常绿的景色,反倒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喜欢落叶植物,但是色彩上又要追求丰富多彩,因此不断去培育多花色多叶色的植物。北京园林景观考察报告(植物篇)

  二、绿化种植密度小,间距较大,林下植被较稀疏,难以形成多层次结构的群落。

  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的纬度较高,光照率不如南方所致,单位面积的光照强度不足以维持高密度的植物需求。但是仅仅这样是很不足够的,园林要体现生态的特色,要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环境效益,充分利用墙面乃至屋顶,在可能的条件下设计人工栽培群落。北京园林景观考察报告(植物篇)

  三、观赏草应用多,样式多样。

  南方特别是广州这点还需要很大的努力。目前我们公司在大岭山公园、共和公园等项目中已经做了观赏草的尝试,但是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种类和数量上远远不足以满足景观需求,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尝试一方面提高公众对观赏草的关注,另一方面培养市场加大对观赏草资源的投入。北京园林景观考察报告(植物篇)

  其次我来讲讲对当代MOMA的园林景观的看法。

  当代MOMA的园林概念是生命园林,在于四季轮回,生生不息,所以在这点上来说,其里面的植物不用多,点到即止,表达了理念就可以了。北京园林景观考察报告(植物篇)

  但是换一个角度,当代MOMA整体体现的是一种生态理念,不管从恒温恒湿、置换新风、地源热泵、中水处理,我认为其园林的角色是在满足了功能需要后,还有一个层面是给予整体建筑一个绿色的基础,或许这个基础是人的主观层面上的。如果从这点出发的话,当代MOMA的景观就更不需要很多的植物进行堆砌,一个绿色的平面即可。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很明显得看得出这样的意图。北京园林景观考察报告(植物篇)

  当然,从概念上来说我对他的观点是挑不出毛病的,但是从园林景观的功能上来说,这种仅仅从概念上解释园林的方法似乎在北京这种高密度的居住城市来说有点行不通。园林景观的基本目的是创造人类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场所,所以他对植物种植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停在一个面的层次,应该是组织一个立体复合并且稳定的生态环境。

  人们在抱怨居住在混凝土的森林中的时候,为什么还在不断建造这种所谓的“绿色”建筑?与其花大量的资金研究楼房的降温系统,循环系统,还不如种多些树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到底是应该为了艺术表现而牺牲环境,还是在发展艺术的同时兼顾环境的因素,这恐怕是各位建筑大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讲到这里,顺便提一下有位同事提出过的一个问题,“现代风格的设计中,植物的设计种类和层次相对简单,在南方地区,植物的设计能否这样通过,就值得思考。”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多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时尚(如是做法被称为“城市美化运动”)。虽然草坪加色块图案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上一篇:白芨的形态及生活方式调查报告下一篇:淮安大运河清浦段滨水景观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