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文明调查报告(2)

2018-07-22调查报告

  环境卫生类、公共秩序类和文物保护类问题多

  旅游不文明现象阻碍文明旅游建设,可分为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物保护和习俗尊重4大类。考察各类不文明旅游现象频次,可利于厘清旅游不文明现象的重灾区。环境卫生类包括随地吐痰、扔垃圾、大小便、禁烟区吸烟、践踏草坪等。30%以上受访者认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和禁烟区吸烟现象较为常见,其中,随地扔垃圾尤为严重,一度高达66.2%。公共秩序类包括公共场所喧哗、插队、长期占用公共设施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不守秩序胡乱插队问题较为严重,受访者选择比例分别为49%和42.4%。此外,文物保护方面, 17.9%的受访者见过最多不文明行为是文物乱写乱画。习俗遵从方面,4%的受访者见过最多不文明行为是对当地风俗的不尊重。

  改变旅游不文明现象须首要提升社会文明风气

  42.8%的受访者将旅游不文明现象归咎于社会文明风气不佳,国民文明意识不强,需要政府、媒体加强宣传予以加强巩固。26.8%的受访者呼吁政府从制度、立法上对其予以监督和治理,最大程度杜绝不文明现象。25.2%的受访者认为个人素质低下导致不文明旅游发生,理应通过教育逐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景区、官方、电商、媒体为游客文明旅游信息主要接收处

  32.6%受访者表示经常从景区内接收文明宣传信息。在景区内,游客身处旅游情境,对旅游文明宣传信息更敏感,因此,景区成为文明旅游的主要宣传接收点。此外,旅游局、旅游电商平台、相关媒体和旅行社也是游客接收文明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分别占全部受访者的19.2%、17.6%、15.3%和11.5%。

  游客文明旅游认知强于行为,律己行为强于律他行为

  对于认知,46.4%受访者知道《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22.7%受访者知道《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12.9%受访者表示两者都知道, 18%的受访者表示两个都不知道。针对律己文明行为,4.3%和43.8%的受访者认为文明旅游对旅游体验影响非常大和较大,表示会约束自身行为。此外,32.6%的受访者认为文明旅游对旅游体验影响一般,其基本不会对自身旅游中行为进行约束。针对律他文明行为,52.5%的受访者表示针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偶尔会制止,但28.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制止。因此,目前游客“律己”意识较好,但更高层次的律他意识还远远不够。  习俗宣传是文明旅游建设的首要着手点

  从社会层面看,46.7%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需从旅游地习俗的宣传入手,34.6%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需重视个人文明意识培养,而14%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不文明现象治理应立法先行,监宣并举。从游客层面看,47.5%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遵守秩序”的,31.8%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习俗遵从”的,13.2%受访者表示文明游客首先是“爱护环境”的。

  根据调查情况,活动举办方提出文明旅游建议,加大宣传学习力度,努力实现文明旅游教育全民化、提升社会监督水平,努力实现文明旅游制度规范化、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实现文明旅游管理精准化。

上一篇:大学生使用表情包调查报告下一篇:关于城市管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