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保护调查报告(3)

2018-07-22调查报告

  三、长城维修实践与理念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最大、蔚为壮观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由多种遗存及其所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景观。保存至今的古老长城面临着多种自然病害和现代人为损坏的威胁,保护长城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原状保护”的原则,以文物本体抢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为长城保护的首要任务,组织实施了一批长城保护维修工程,有效维护了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自然历史风貌。

  实施长城维修工程。1952年,中国政府组织开展了居庸关、八达岭和山海关长城维修工程,这是新中国第一批长城保护维修工程。此后慕田峪、金山岭等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长城代表性点段陆续得到修缮。2005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中央财政拨付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约19亿元,组织开展了长城墙体、敌楼以及关堡、烽火台等本体保护维修项目218项,维修、加固长城本体410公里、单体建筑1402处,涉及春秋战国、秦、汉、唐、辽、金、明等各个时代,工程范围覆盖了长城资源分布的全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明长城砖城墙段落维修工程量已超过10%。2006年以来先后实施的山海关、嘉峪关长城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和信息,有效改善了遗产保护状况和环境景观。北京、河北等省市加大了对长城抗战遗址保护力度。此外各地还实施了一批环境整治、遗产监测、展示以及保护性设施建设等工程,消除了一大批长城点段突出的安全隐患,一批重要长城段落和著名景点向社会开放,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长城保护维修管理。多年来,长城保护维修工程坚持科学研究先导,针对长城形制、材料、技术和外部自然环境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应的考古勘探调查和维修试验的科学研究,尊重传统工艺,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在砖石、土质长城的现状维修、结构加固等方面探索总结出大量行之有效的保护维修方法和经验。工程的实施能严格遵循《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范,科学制订保护技术方案,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强化工程规范管理,不断提升长城维修工程质量。

上一篇:黄河口大闸蟹成本收益调查报告下一篇: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