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青年上海市民投资理财认知及行为调查报告

2018-07-22调查报告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上海投资理财的活跃群体——18~50岁中青年上海市民投资理财的观念与特点,最近,《理财周刊》、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FMORC)联合开展了“2016年中青年上海市民投资理财认知及行为调查”。这是继“2015年中青年上海市民投资理财认知及行为调查”之后,双方开展的第二次追踪调查。

  本调查于2016年11月进行,考虑到18~50岁的上海市中青年市民智能终端的使用率较高,本次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方法,通过全国最大的移动终端调查平台“调查宝”,成功对1000位18~50岁的上海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投资风格稳健

  调查显示,中青年上海市民自发投资或理财的比例非常高,近九成五(94.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进行投资或理财(包括银行存款)(图1)。

  中青年上海市民最重视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收益率。当被问及“您选择理财产品的标准是什么”?表示自己选择理财产品的标准是“理财产品是否保本(风险)”的受访者占比最高,为38.7%。“理财产品的收益率”(34.8%)则排在选择标准的第二位,这显示出中青年上海市民的投资理财风格较为稳健、保守(图2)。

  “互联网金融”成重要投资渠道

  中青年上海市民最常使用的投资理财工具是“银行储蓄”,“互联网金融”由去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调查显示,“银行储蓄”(53.0%)是中青年上海市民最常使用的理财工具,但是其比例由较去年(67.9%)下降了14.9%。排在第二至五位的分别是“银行理财产品”(42.5%)和“互联网金融”(余额宝、P2P等)(37.8%)、“股票”(36.9%)和“基金”(35.2%)。

  在2016年,“互联网金融”(余额宝、P2P等)(37.8%)的排名由2015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较去年(26.1%)提升了11.7%,超过了“股票”、“基金”、“保险”等传统投资理财工具,体现出互联网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图3)。

上一篇:银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下一篇:辽宁装备制造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