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承受压力程度调查报告(2)

2018-12-13调查报告

五、数据

  学生卷

六、研究报告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我们有些许感慨和辛酸,或许我们都做着同一份职业:学生。我们的感触大致相同,而家长和老师的回答却是各有千秋。或许细说问题才能从本质上看到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和家长老师们心目中的学生压力吧。

  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你的主要心理负担来自哪一方面?

  其中70%的学生选择了A,不难看出,在中学生的心里,成绩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负担。在调查一位海南中学的学生时,他是这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嘛,学习算是义务,但是对成绩的恐惧还是来自家长的,我爸眼光很高,而且思想很固执,满分150的试卷,他不管难度和第一名的分数,就下定论。上次考试,年级最好86,我拿了80他骂得要死,一口咬定我在班里是倒数的,一口咬定我学习分心不努力,丢了70分,还整天拿成绩在那唠叨我……”

  父母过于看重成绩,以分数作为丈量孩子能力的依据。记得中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张怡筠说过:“孩子最重要的是情商,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提升孩子的成绩更重要,成绩适合在老师的眼里显示一个高度,但是情商却能使孩子在社会中闯出一道属于自己的辉煌。”

  作为孩子的我们,总是在思前想后地去应付父母给自己定下的成绩界限,我们满是疲惫的身心就是为了肩负家长的期许,或许成绩在家长眼里是一个理性的东西,但是在我们脑海里已经成为了一种阻碍我们张扬个性的累赘。

  在家长教师卷中的一题也是关于在家长老师眼中孩子的负担来自哪一方面,其中68%的家长和老师还是理智地认为成绩是孩子心中的压力的主要因素,家长和老师们为什么还在过度地看重成绩、名次,这不是明知故犯吗?为什么老师和家长慷慨陈词的背后还在向孩子施加压力呢?这是个值得孩子、学校、家长、社会去思考的问题。

  在谈及学生如何去缓解心中的压力的时候,50%的中学生选择自己忍着,这个问题可以很理性地作出解释,我们也曾经和老师家长交流过,试图让他们一起分担我们成长的痛楚,但是都不行,他们总是站在比我们高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例如,原来某同学在重点班,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很不理想,班主任找该同学谈话:“你有出重点班的危险,怎么努力要看你自己了。”该同学找到家长,家长是这么回答的:“你自己该好好努力了,给自己订个学习计划,发奋啊……”家长,总是以很理性很成熟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还是个孩子,没那么高的境界去思考“发奋”的含义,我们只是希望在告诉家长的时候,家长会这么说:“没事,自己把握自己就好了,努力就好,爸爸能看你开心地长大就已经很满足了,进不进重点班是一种形式,最终目的是学习,去哪学不都一样,老爸永远支持你……”我们希望别人站在我们的角度去帮助我们解决心理压力,而不是想得到长辈们的训斥。所以我们习惯找同龄人倾诉心声,或者自己去忍受所有的痛楚和悲伤,以孤寂和守口如瓶的方式去面对压力,这个或许就是社会学家所说的代沟吧。我们总在屏蔽自己的心理世界,无法卸下心理防备,家长和老师也总是走进不了我们的世界。

  正是由于孩子长期地建立起心理防线,家长和老师都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知道孩子存在很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不是直接从孩子口中得到。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30%的家长是通过老师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处于一个病态的心理,42%是从孩子的一些同学和朋友那得知的,剩下的28%则是通过孩子的日记等途径了解孩子。这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说明,孩子的一切,父母和老师深知的很少,这也是导致孩子内心压抑的重要因素。

  在孩子的角度看来,自己与家庭的代沟主要源自于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的自由和隐私,以及父母关系的日趋紧张甚至离婚。现在的我们都是多少带点毛病的孩子,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傲慢都是不可避免的成长阅历,往往这个时候的孩子,隐私感很浓厚,认为自己长大了,应得到应有的空间和隐私权,这时父母的干涉,难免让孩子认为父母是在限制自己的自由,侵犯自己的隐私,导致矛盾日益加深,让孩子对家庭的概念模糊,容易疏远父母和亲人。

  离婚是这个社会热门的话题,说得严重点,离婚已经是一种时尚,年轻人认为离婚是一种摆脱青春束缚的方式,家长的离婚受害最大的就是孩子。我觉得中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张怡筠说得很对:“离婚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要尽量避免对孩子的伤害,多数孩子在父母离婚后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离婚后,对自己的爱和呵护将会减少,和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爸爸妈妈各自成家,自己成为无人在意的野孩子。因此家长的离婚必须保证对孩子的关怀没有减少,对孩子的爱抚没有削弱,毕竟孩子在意的只是父母对自己的爱。”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有时候看不透父母离婚的原因,但是我们很在意父母离婚后是否还爱自己,所以,离婚也是一个牵制孩子成长的因素。

  在调查孩子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70%的学生会选择转移目标,尽量避免烦心的事情,这个结果是我意料不到的,也是令人庆幸的。我认为大家都会选择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发泄,由此可以看出,在处理压力过大的问题上,学生还是很理智的。无可置疑,学生在缓解压力问题上,已经能成熟地去考虑问题,而不是懵懂地对待。记得很多个这样的事例,学生因为压力过大,选择走极端,敷衍生命。原本以为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这个念头在学生的脑海里应该很是普及,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应该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然而家长在处理孩子压力过大问题上就有失水准了。40%的家长把这个责任全权交给了老师,40%的家长放纵孩子,让孩子解决。我们在解放路曾经采访过这么一位家长,当我们问及他是如何对待和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的时候,他是这么回答的:“我们都是上班族,哪有那么多闲工夫来帮他们缓解压力,供他们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也这么大了,也应该懂得什么是该与不该,压力的问题他自己也应该能解决……”这个回答让我们的采访人员很是气愤。无论再怎么理性,孩子还是孩子,而且压力并不是一个人能缓解的,既然作为长辈,就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孩子解决心中%

  的困惑,而不是放任、放纵。孩子是属于家长的,而不是归属于学校,甚至是社会。俗话说得好:“谁家的孩子谁心疼。”为人父母,哪能把责任全部推卸给老师,毕竟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家长的那份关怀和呵护。

  有一道排列序号的题目:“作为家长,你们会去看重孩子身上的一些什么?①学习成绩②为人处世③品行道德④对现实的认识⑤办事的能力⑥对生活的态度⑦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责任感。”大多数的家长理智地选择了品行道德,这个让我们觉得矛盾,之前的问题大多数家长在意的是孩子的成绩,现在又成为了品行道德,让人费解。由一系列的答案可以得出,家长对孩子情商的重视很不够。情商,是操纵孩子为人处世的机制,是决定孩子生活态度的旗帜,一个没有情商的孩子,是容易走极端的,什么事情都容易往偏激的地方想,容易被周遭人的眼光和看法扼杀,思想也会极其地偏激,所以EQ的培养更重要。因此,注重孩子的成绩还不如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情商,让孩子成为成绩外的思想强者。

  家长教师问卷最后有这么两道题,很值得家长们深思,我们采访了许多家长和个别教育学者,其中有些回答很精彩,希望家长们能借鉴。

  事例1:小骏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但是他仍然很刻苦地去努力学习。

  小骏家里的经济一直不好,父母靠打零工维持家用。今年小骏中考了,不幸的是,成绩很不理想,小骏害怕让父母失望,有过走极端的念头。

  问题: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去开导孩子,缓解他心理的压力?

  (用100.200个字回答问题)

  海南中学的一位家长是这么回答的:“小骏,你还想学习么?在爸爸看来,结果是其次的,过程是重要的,爸爸看到你平时的学习态度已经很是欣慰了,看到你有学习的激情,有学习的兴趣,有向上的精神,爸爸妈妈很辛苦,图的不就是你能好好学习么?看到你平时那么刻苦地学习,已经倍感欣慰了,没有必要有那么多的心理负担,只要你想学习,爸爸妈妈就是再辛苦也甘心,一定送你读完大学。”之后又是会心一笑。

  某位新浪网友:“年轻是你的老本,青春是你永远的*注,人生难免坎坷,几番崎岖,这么一次的失败怎么能使一个男子汉屈服,爹妈为了什么?不就为了你学习,有所得,有所获,不枉此生。你自己深思熟虑,觉得自己是学习的料子,爹妈哪怕再辛苦也供你读,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哪怕你一直失败下去,只要你快乐,你有所收获,我们就值得去付出。”

  说真的,在现实中,没几个家长能和自己的孩子说出这种语重心长的话,但是这个毕竟是隐藏在家长心中的美好。

  成长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过程,压力是不可逃避的苦难。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得出结论,如今的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低下,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容易让压力堆积,造成很严重的心理疾病,成为一个病态的群体。然而家长,过度地追求分数是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因素,一味地命令孩子提高成绩,没有注意到孩子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也没有尽力去帮助孩子解决和缓解压力,将责任推给社会和老师,或者完全交付给孩子,这个现象不容乐观。七、总结

  高中生毕竟是多少带点缺点的孩子,成长的压力无时不在地困扰我们。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地调节心情,适时地转移自己的思想中心,学会换角度看待问题,也要习惯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应该学会去和家长、老师交流,毕竟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是理智的,是成熟的,虽然有些许的老套,但是他们的初衷是好的,有参考价值。压力源自于生活、学习和成长,把压力回归生活,是我们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历程。

上一篇:改如何写调查报告下一篇:县良种场管理体制问题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