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一个“小写”的人(2)

2018-07-17公开信

  第四,您读书多,读书真多。您读书还带着个人趣味和观点,不是简单的Google、百度式的知识简单堆积。

  第五,在文艺青年中,和董桥、木心相比,您似乎是一个非常不讨好的作家。我被多个骨灰级文艺青年问过:“你这么爱周作人,我捏着鼻子看了两个半本,到底哪点好啊?”我也实在是不知道如何简单回答,就像我实在无法和只热爱乾隆工的人讲明白高古玉器和宋元瓷器的好处。

  第六,您翻译得又好又多。感谢您的翻译,我们现在可以读到这么好的日文译本和希腊文译本。

  第七,您和您哥哥后来闹掰了,老死不相往来。具体情况不清楚,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起因似乎是同住在一处,太多日常的屁事积累到最后不可收拾的程度。在我刚刚有一点经济手段之后,我就坚决和我老妈不住一间屋子、不在一个屋檐下、不在一个小区,现在想来,真是英明啊。在您所有的文字里,包括您篇幅最大的《知堂回想录》,您都没涉及您和哥哥最后的分手,也没涉及四六年到四九年在上海提篮桥监狱的三年。您不是一个好的小说家,好的小说家是忍不住不说这么痛的东西的,尽管说的方式可能很欢乐。

  第八,我没查到您到底是怎么死的,查到了您死前的一些事实,罗列如下:“1966年5月,文革开始。1966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再给周作人预付稿费。1966年8月2日,周作人被红卫兵查封了家,并遭到皮带、棍子殴打。其后周作人两次写了短文让儿媳交给当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眠药安乐死,无音信。1967年5月6日,去世,82岁。”

  第九,我觉得您写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在北京呆了接近三十年,在我有限的阅读里,您写的这句话也是写北京的最深刻的一句话。这样一个草木丰美、山水俊逸的地方,历史这么长,怎么就这么不讲究呢?  第十,我觉得您哥哥写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棵也是枣树。”中学的教学参考书说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您怎么看?

  二零六六年,您过世百年。希望在那一年或者之前,能看到您五百万字的全集出版。如果那年我还能活着,我就订一套,冰一瓶香槟,坐在房子里等快递送书过来,然后阅读。

  余不一一。

上一篇:致谢用户的公开信下一篇:建筑师的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