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简报(2)

2018-07-22工作简报

 简报二:

  近年来,该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该校辅导员获第五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

  (一)发挥学科优势,搭建专业化发展平台。一是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作用,选送优秀辅导员参加全国和省级培训,要求每位辅导员入职时都需参加省级辅导员岗前培训班。下阶段将依托基地国家级培训班开设专题班,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全校辅导员轮训一遍。二是鼓励辅导员考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优化辅导员知识结构。目前全校约10%的辅导员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三是提升职业技能。引入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考证培训,帮助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资格考试的培训。目前,全校辅导员中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8名、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48名。

  (二)强化专业技能,搭建职业能力发展平台。一是建立校级赛事制度。明确将参加职业能力大赛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常规内容,每年下半年定期举办全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精心设计校赛内容和赛程,对接片区赛、国赛规程,目前已连续举办4届。二是实施团队辅导。对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的辅导员,邀请校内专家教师,针对各环节进行模拟训练,并全程观摩省赛、国赛,以团队方式共同帮助参赛辅导员提高竞赛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奖励力度。将辅导员参加全国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纳入学校教学业绩奖励体系,全国一等奖奖励30000元,优先选送获奖辅导员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并在年度考核评优中优先考虑。目前,全校辅导员中参加过校级及以上比赛的有125人次;获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名,获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全国片区赛和省赛一等奖、二等奖10人次。

  (三)立足校本特色,搭建团队文化发展平台。一是建设辅导员职业文化。成立辅导员协会,凝练辅导员精神、誓词,创作辅导员之歌《与你同行》。二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党团与班级建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6个核心团队和一至四年级学生工作团队,定期开展沙龙活动,跨团队组织申报各级课题,协同开展科研活动。三是打造特色新媒体文化。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介,打造“小联”“小葵”“易班”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媒体育人工作品牌,近三年10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118所高校、15家企事业单位来校考察交流。四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每年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每两年评选表彰十佳辅导员,邀请优秀辅导员与新入职辅导员面对面交流、定期开展新老辅导员结对子活动。

  (四)突出主业主责,搭建师生共同体发展平台。一是抓好日常管理。完善辅导员集中教育、工作日志、学生成长记录、谈心谈话、巡课查课、夜间查铺等制度,确保辅导员的工作具体到每个环节。要求每位辅导员每年至少要撰写1篇工作案例、1篇学生教育管理论文。二是实施协同育人。为每个本科生班级配备班主任,帮助辅导员做好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大学生涯辅导和职业规划等工作。每年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工作联席会、辅导员工作研讨会,共同研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辅导员管理暂行办法》《辅导员考核办法》《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发展、管理考核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五)完善顶层设计,搭建成长保障发展平台。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院二级管理的领导体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师资与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二是选优配强辅导员。按照教育部1:200的比例,配足配强辅导员队伍,在全省率先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1名辅导员,专门为闽台合作专业额外增配辅导员。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明确辅导员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设立科级辅导员岗位,将辅导员作为学校党政管理后备干部、教学科研学术骨干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目前,共有正科级辅导员9名、副科级辅导员18名;把辅导员纳入统一的教师职称系列,按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倾斜岗位津贴,促进辅导员收入略高于相应级别教师的平均水平。

上一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简报下一篇:县政协举办结对帮扶仪式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