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

2020-08-23工作计划

  【解读】

  新《规范》的内容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

  新《规范》一方面保留了如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等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保留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强化了遵纪守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

  各项规定在强化正面倡导的同时,还力求具体、可行、可检测。《规范》提出“认识并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乘坐公交车、地铁及购物时自觉排队,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人士让座,公共场所靠右行走。”为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提出要“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据悉,新《规范》涵盖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主要领域,从学习生活到社会交往,从个人习惯到公共生活规则,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具有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新《规范》在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彰显北京特色、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在行为要求上也更加细化,并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教委要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引导每一名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家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石中英

  新《规范》条目不仅涉及到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而且涉及到学生行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的关系。很好地总结和反映了中小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实践经验,将一些普遍有效的做法加以概括和归纳,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合理使用网络等,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北京八中校长 王俊成

  新《规范》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要求保持一致,并将原有的条目进行归类、精简、凝炼,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从语言描述方面看,大大减少了教导性的语言,如“不”,变管教性要求为正向引导,更易被学生接受。

  东城区景泰小学校长 陈培荣

  与2000多字的旧版《规范》相比,新《规范》的字数虽然变少了,但内容更全面,凝练更加清楚。“瘦身”后的《规范》无论从表述、结构还是条理上都更加清晰,内容上更加接地气,易学易行,要给这样的变化点赞。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特级教师 万平

  新修订的《规范》有了非常具体的抓手,这些具体要求 和孩子的生活接轨了。

  密云区大城子学校六1班学生 赵君秋

  读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后,感觉自己知道以后在言谈举止方面该怎么做了,特别清楚明白。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文章:

1.2017年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

3.2017新版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北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中小学生守则(2016年修订):2016年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

7.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

8.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9.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守则

10.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

【北京市2017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文章:

1.2017新版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2017年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4.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

5.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北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8.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上一篇:《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介绍下一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