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经营家教服务须登记

2020-08-29工作计划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经营家教服务须登记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下月实施并规定经营家教服务须登记,下面是详细内容。

  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将于下月1日起实施,条例对家庭实施、学校指导、社会参与、保障激励、法律责任等多方面设定了法律规范。

  今天召开的贯彻实施该条例座谈会披露,条例规定从事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必须登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主任委员李元鹤介绍,近年来,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开始起步,但也存在不登记、打擦边球、随意终止服务等问题。如不登记开展服务以及服务中违法的,职能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理。

  李元鹤称,家长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基于此,《条例》明确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影响,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子女,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主体。“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问题突出”。他表示,《条例》因此规定政府应优先向孤残、留守、流动、遗弃、流浪未成年人,单亲、父母服刑和强制戒毒等家庭的未成年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救助和指导服务。

  据悉,目前,与该条例配套的《重庆市家庭教育大纲》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起草,拟于2017年3月提交市政府审定。

  下面是条例全文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家庭教育的实施、指导和服务,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四条家庭教育遵循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政府推进的原则。

  第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家庭教育义务。

  第六条推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是政府、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本行政区域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负责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民政、卫生和计生、公安等部门,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第九条每年5月第三周的星期一为本市家庭教育日。

  第二章家庭实施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言传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应当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十三条父母应当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父母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或者机构教育未成年子女;

  (二)通过各种方式与未成年子女及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联系交流,了解掌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定期与未成年子女团聚;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第十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接受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参加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主动与学校沟通未成年子女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父母离异的,双方应当继续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一方履行家庭教育义务时,另一方应当予以配合。

  养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养子女、继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第十七条未成年子女应当接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参加学校和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第十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可以向学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妇联、民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反映、投诉、求助,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相关单位和组织应当及时处理: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使未成年子女置于无人照看或者危险状态的;

  (二)采用暴力、侮辱等方式实施家庭教育的;

  (三)因父母死亡、失踪、重病、重度残疾,或者父母双方服刑、强制戒毒及其他情形不能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

  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前款所列情形,或者未成年子女认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可以向相关单位和组织反映。

  第三章学校指导

  第十九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第二十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职工业务培训内容,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第二十一条教师进修培训机构应当将家庭教育课程纳入师资培训计划。

  鼓励师范院校和其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设置家庭教育专业或者课程,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交流活动。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辅导。

  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两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三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

  第二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照要求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联系和沟通。

  未成年人在学校有违纪、违法或者其他不良、不当行为的,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法告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告知后仍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学校应当向其所在的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通报情况。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有困难的,学校应当及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

  第二十四条中小学、幼儿园及师范院校应当协助当地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上一篇:《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9月1日实施下一篇:【精选】广告合同模板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