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的实习报告

2021-03-23工作计划

测量学的实习报告汇编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学的实习报告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学的实习报告 篇1

  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就是如果我们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学。实习就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组共进行了三个大项的实习。

  一就是,5月18日到21日的使用dj—6大地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和建筑施工放样。这项内容就是在校本部正门内的广场上进行的,按照实习安排要求,我们组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共进行了6站2测回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结束后,我们就进行建筑放样,我放了两栋建筑,

  (1)就是分别用觇点f23和f20放出建筑n;

  (2)就是分别用f22和f21放出建筑o。

  二就是5月22日到25日的使用ds—3大地普通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这项内容就是在雁山校区周围进行。测量路线就是一条闭合环路,共6个点,分别进行一次往返测量,往、返测量路程均大致为4、3公里。我在满足规范要求 的情况下测量了至少2公里的路程。

  三就是5月27日的地形图的识图与等高线的描绘。这项内容就是在五通镇附近的山上进行。按照实习要求,我认真辩识了地图上图标与实物。并按等高线描绘图上指示的地点去实地认真观察了地形,并分别一一标注在图纸上。

  所有实习大项外业测量、观测完成后,接下来的时间便就是整理测量观测数据,画等高线等。这样,短短的两周实习便结束了。纵观整个实习过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感受:

一、风雨中和历练

  实习期间,天空并不作美。不管就是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建筑放样,还就是等外水准测量,我们都就是在风雨和陪伴下度过的。特别就是等外水准测量时,路线环境相当复杂,在泥泞的道路上,每前进一站都异常艰难。尽管有时雨量太大,而不能进行测量。但就是只要雨足够小,我们组就会继续进行测量。风雨中,我们撑伞,就是为了保护仪器不受潮,尽管我们全身已淋湿;风雨中,我们抱一块满就是泥巴的木板,就是为了仪器站得更稳,尽管鞋子已沾满了泥巴;风雨中,我们一路前行,就是为了完成测量任务,尽管脚下的路很长,而且坑坑洼洼;风雨中我们挺过去了,证明我们行,我们能吃苦。这就就是一种历练。

二、团结就就是力量

  有人惊叹我们为什么会测得那么快,因为我们组,不就是一个人在战斗。装仪器,调脚架,大家七手八脚;你观测,我记数,大家分工明了;有问题,齐思考,大家帮忙指导。在我们组,大家都就是平等看待,只要谁想测量多些,就让谁测。尽管有人会出错,但谁也不怪谁;尽管有人会测得慢些,但谁也不着急;尽管还会出现小摩擦,但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就这样过来了,怀着平和的心态,相互协助,这就就是我们团队的力量。

三、科学就要一丝不苟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测量中更能体现出来,无论就是对点,还就是调平,只要有点偏差,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产生错误。因此,做测量工作就不能马虎。或许,有人想大概大概地测量合格就可以了。但这样做能使我们学到什么呢?恐怕只能大概大概地测量出个概数吧。相反,一丝不苟地测量,你会发现很多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尽量在以后去避免它。一丝不苟地测量,你会明白一个小失误会产生多大的后果。一丝不苟地测量,会练就你一双慧眼,让你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并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一丝不苟地测量,这才就是工作。

四、挑战你的耐性

  测量工作,工程量很大,一次野外观测站就能产生厚厚的一本数据。如果你没有耐心,或许偷工减料就可以很快地测完。如果你没有耐心,就不会去发现这堆数据中的错误的测量。如果你没有耐心,就没有信心再去把错误的测量再次重做。如果你没有耐心,面对庞杂的数据,你可能宁愿选择放弃,而去抄袭他人计算出来的成果。而事实上,我们组不只一次发现测量中出现的错误,重做的测次数也记不得做了多少。因此,可以说,我们可以忍耐,可以耐住这纷繁而乏味的重复工作。进而得出科学的结果。

  这就就是我这次实习得出的总结。我认为,这就就是学习的过程。在书本上学到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我所学到的,这不仅只获益于测量学这个课程,更会获益于很多方面。

测量学的实习报告 篇2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6日至2x年12月19日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

  组长:x斌

  组员: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

  观测与读数:x

  记录与计算:x

  描点与绘图: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在17日的测绘中,我们补齐了东边的未知区域并利用i16点居于测区中心的位置优势向四周大量辐射测点,进一步完善了东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数据,并测得3条山脊线和2条山谷线。考虑到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给跑尺人员带来的巨大难度,虽然测点个数与前日相近,但我组的测绘实习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三个方向的地形图已具雏形。测绘结束的时间又一次到来,两日的工作已使大家变得比较疲惫。

  12月19日,我们继续到龙泉山地区进行测绘。分析之前两天所描绘的测点位置,我们发现在测区的西南方向我组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决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点i32-1,对测区西南方向展开广阔的测量工作,并对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补充适当数量的测点。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测量6组在12点之前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负责绘图的同学开始了最后的绘制等高线的工作。13:20我们完成了在测区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中国地质大学,结束了4天的测量学实习。

上一篇:测量学教学的实习报告下一篇:测量学的实习报告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