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内科工作总结合集5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科工作总结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科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目标,大内科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有计划地督查各项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整改。
(一) 查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发现临时医嘱摆药后双人核对不到位,输液主动核对不到位,标签粘贴不规范等。对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持续改进,规范了各个环节的查对流程,查对缺陷较前明显减少。
(二) 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
1、交接报告书写存在楣栏填写不完整,入院情况未描述或描述不具体,未进行各项评分,护理措施不全面,下一班无连续病情观察等。通过培训、讲评、不断检查反馈等持续改进措施,交班报告较前规范。
2、床边交班存在交班主体不清,以护士长检查为主,责任护士不能主动接分管病人,不主动自我介绍,了解病情,卧床病人皮肤交接不认真,夜班护士不能整理好危重病人床单元再交班等问题,通过培训交接班规范、跟班检查和指导,床边交接班较前规范。
二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情况
(一)分级护理执行存在不按级别护理进行巡视,特别是化疗病人,交接班不认真检查液体输入情况、局部皮肤情况,不能每小时巡视记录,特别是中午和下午。病情观察内容不清,执行口服给药医嘱时,护士对病人服药情况不能掌握,病人不能掌握药物作用、副作用、服药方法,腹水病人测腹围、禁食病人口腔护理等护嘱下达不到位,健康教育效果差等问题,通过明确责任护士、责任组长职责,跟班检查指导,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较前规范。
(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和定位抢救演练,提高了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大内科组织了低血糖跌倒的应急演练一次和过敏性休克的应急演练一次,各病区根据本病区的特点组织了相应内容演练,三病区成功抢救了2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一病区发生一例病人自杀事件,护士能按预案有序抢救、上报,各病区护士抢救时能按定位抢救预案有条不紊进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得到了医生的肯定。
(三)定期组织安全会议,对督查中发现的缺陷及时分析,认真整改。
三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各项护理质量考核达标。
(一)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培训了护理文件书写的格式要求,制订了各科常见病病情观察要点,培训了各种评分的方法和应用,制订了常见病护理记录书写模板,年轻护士书写质量较前提高。
(二)抢救物品药物管理:抢救车改为封条式管理,规范了封条的粘贴、交接、检查的方法。
(三)护士长的管理:对年轻护士长进行了各种记录本的书写培训,规范了护士长工作流程,跟班检查和指导,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四)加强压疮高危病人的评估、预警,跟踪检查,重视病情变化时压疮评分的动态观察,除难免压疮外,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
(五)基础护理质量:通过规范入院评估,交接班时的评估,及时发现基础护理问题。如指甲是否修剪、床单元是否整洁、卧位是否合适、输液是否规范等。每组护士有治疗护理单,责任组长、护士长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护嘱,交代护士写在治疗护理单上有计划地实施,及时检查、督促,基础护理质量较前提高。
(六)危重症护理质量:对每例危重症进行了检查和指导,着重培养护士评估、病情观察能力,找护理问题的能力,正确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和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能力等。列出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要点和时段护理要点,交代护士哪些病情变化需要汇报医生,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见性的培训,便于年轻护士对照执行,提高了危重症护理水平。
(七)中医护理质量:根据护理部制订的各病区中医护理方案病种,进行了培训,组织实施,凡指定方案病种必须有中医护理措施、中医治疗技术,护士能掌握中医辨证的方法,中医护理技术的使用率较前提高。
四 切实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各病区配备了相对合理的人力资源,每个病区分为两大责任组,每组分为若干小组,每个责任护士根据能力水平分管一定数量的病人,明确了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职责,指导护士合理规划工作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主动巡视病人,减少了拉铃次数,主动和病人沟通,密切了和病人的关系,护患关系较前融洽。加强专科疾病常规的学习,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前提高,加强基础护理的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的培训及现场指导,操作较前规范。
五 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能力水平
共组织全院护理查房2次,全科护理查房8次,专科护理培训10次。主讲的各级护士业务学习培训30次,考核护士操作180余人次,年轻护士临床能力考核110余人次,指导护士参加盐城市急救技术操作比赛,获得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六 存在不足
1.学术风气不够,无课题论文。
2.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不足,病人满意度有待提高。
内科工作总结 篇2
“勇于创新,改善无限”;xx年护理部密切围绕医院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力求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实践,循序渐进,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建优质、卓越的.护理服务品牌;紧跟医院腾飞、跨越的发展势头,做到与时俱进;护理部现将全年工作总结
一、贯彻“管理有理、管理有情、管理有度、管理从严”的管理原则,通过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人性化的沟通模式,营造和谐、创新,富有激情的工作氛围。
实施__小时不间断管理,护理部正、副主任周六、周日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护理查房,其它工作人员周一至周五值班到晚_点,在迎接卫生部、卫生厅反商业贿赂专业治理及医院管理年检查期间,每晚安排_名护理部人员在急诊科协助指导_天;每晚安排_名护士长在_:__—_:__时段进行全院性质的夜查房;实施护士长月报表制度(内容:护理纠纷件/月、护理差错件/月等),杜绝差错事故,确保信息畅通。
整体护理分组,在全院全面开展,从亲切热情的入院指导到清晰明了的健康教育,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服务到位,使病人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中心”位置和整体护理的好处,广大患者对此称赞有佳,真正做到了用技术吸引患者,用服务留住患者。
以监控整体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促进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共分为_组,护理文件组、病房管理组、整体护理组、感染监控组、技术操作监控组),将各项检查指标量化,每月组织全面、细致的护理质量检查,细化到供应室器械的刷洗质量达标;将检查结果进行排序,在护士长例会上给予通报前、后各_名科室名单,达到了激励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增强科室团队凝聚力的效果。
全院护理查房示范,由心胸外病房、心内二病房示范执行,以点带面,全院铺开,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查房,由护士长主持,有效地纠正了临床“重操作轻沟通”“只有沟通形式,没有沟通实效”,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技术水平,以个体高质量促进整体质量的提高。
为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协调地进行,确保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对于一些工作量大、重患多的科室护理部要求夜间增加双班或断班,制定了各个护理单元人力配置原则,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佳的效能。
准确的了解临床科室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及时弥补不足,提升服务水准;__月初护理部组织召开外科系全体护士长协调会,规范术前准备工作,提高手术室接台效率;_月__日晚,到夜间护理组进行调研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给予全院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全体护理人员、病人发放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夜间护理组负责全院临床科室夜间及节假日的入院病人、急诊陪检护送。如:胸透、ct、化验、b超等辅助检查,为住院病人夜间节假日取送化验标本,取送药品、血制品等工作,平均日间(节假日)工作量为___-___次,夜间为___次左右,铃响就是命令,病房随叫随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直接支持作用,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服务于患者,真正实现“一站到位”的服务,“无缝无隙”的流程。
以“打造温馨穿刺月,春风抚面暖人心”为主题参与到医院____春风行动中,并向全院护理人员发放了此次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四院护理人以积极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贯彻“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标准;护理人员为病人静脉穿刺时,要求达到一针见血,做到治疗前有呼声,操作后有温暖声,各项操作准确无误,把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小。
(2)“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心情”,在原有“全程无缝无隙人性”就诊服务基础上,实现“一医一患”的门诊管理模式,分导诊护士主动热情地为患者进行疾病的健康宣教,缓解患者在候诊过程中的烦躁情绪,提高患者的有效就诊率。
(3)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对于新入院的病人责任护士在__分钟内到病人床前,做自我介绍及入院宣教,推行护士长征询意见制度,护士长在病人入院__分钟内看望病人;每日晨间护理时间护士长还会为患者提供医疗收费等相关内容的咨询解疑,把个性化的护患沟通服务做到实处。
(4)“以人为本,以患为尊”,细节服务,用心感受;唱好“被子、褥子、枕头”服务工作三部曲,全院各病房绝对保证住院患者所用的被子、褥子、枕头保持干净、舒适,改变以前固定时间更换,改为随时、随地、随人进行更换;加强全院各科室洗漱间、卫生间的卫生工作,要求做到无味、清洁、无渍,为患者营造清爽、整洁、温馨的住院环境。
(5)“满足患者的隐含需求”;病房设立“温馨提示卡”每日挂在病人的床头,包括负责护士、医生,当日的一切治疗用药,药物作用,所需做的检查,注意事项,以及当日的健康宣教内容,做到服务态度到位,舒适服务到位。
通过近一年凝铸四院护理人心血与智慧的人性化、特色性、感动服务已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亲身体验胜过任何的广告推荐,“真正地让患者在微笑中感受真诚,让患者在微笑中得到实惠”,护理服务实现了以已之小促医院之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主动学习,持续创新,目标明确的培训与考核,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学习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