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城管局年终总结及2018工作计划(2)

2018-07-22年度总结

  2017年市城管局年终总结范文二:

  2017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作为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的重要抓手,以“三清三化”(三清指“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管理盲区、清洁市容市貌”,三化指“洁化、美化、序化”)为载体,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新方法,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20xx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17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全面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

  1.创新网格管理。按照功能分区、确保重点、兼顾整体的原则,结合业态分布、道路走向、人流、车流疏密度、违章事件发生频率及工作量相对平衡等因素,在主城区45平方公里范围内,划分为32个单元网格,其中核心区域16个网格将2个中心商业圈、四大商业广场、42条主要道路与背街小巷、151个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管理网格,实现全覆盖。择优确定16名城市管理骨干作为网格长,同时落实32名管理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协管员为网格员。从今年6月1日起,开启“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即在每个城市网格内配置1名行政执法人员与2名协管员,实施“划田包干”新方法,加强巡查频率,提高现场处置效能。制定出台了网格巡查路线图、网格管理区域图、服务外包公司现场考核工作流程图、网格责任公示栏、执法文明用语公示栏、政务公开栏、便民服务栏等“三图四栏”管理举措,方便人民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创新勤务模式。按照“高峰定点、平峰巡线”的基本要求,在城区主要道路、商业街、广场、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立了8个城管执法岗亭,探索“以岗带点、以点连线、以线促面”的系统管理,增强对街面秩序的监控能力,营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在建立网格现场联勤的基础上,在严控区又设置了4个机动执法办案组,每组配执法队员4名,协管员6名,灵活运用定岗执勤、机动执勤、错时执勤和应急执勤多种勤务组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网格队员随身携带巡查笔记、抄告单等执法文书资料及执法通、照相机等设备,通过发放各类便民服务卡,加网格内的商户为微信好友,建立提前和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机制,及时受理市民的举报、投诉。据统计,今年涉及沿街店铺装修违规占道、乱堆放建筑垃圾等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8%。

  3.创新精细管理。制定出台了简单易行、科学合理、方便操作的市容市貌管理标准,建立起城市管理指标量化体系,通过细化标准、量化目标、明确职责,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建立健全沿街商户走访回访登记制度、网格典型案件排摸制度、城管网络舆情研判制度、城管义工长效服务制度、重大行政执法问题和事项报告制度等,及时梳理分析、劝导查处、登记上报重点疑难违法案件和工作进展情况。各网格以查处城市“一跨十乱”现象为着工作重点,通过加强路面巡查频率,加大街面管控力度等形式,加强对显见性的违法行为实施严管严处。以人流密集区域为重点,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优势,保证重点路段每500米有三名城管队员,10分钟内处理城市管理显性问题。

  4.创新督查方法。通过聘请“二代表一委员”(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主的行风监督员,邀请新闻媒体、社区(居委、城中村)相关负责人和沿街企业、商铺及市民代表等担任社会督察员,对行政执法人员和城市管理工作者存在的违规行为和日常管理成效随时随地进行督察,不断提高城管执法覆盖率、出勤率、管事率、见效率。出台了科学的考核细则,考核采用100分制,其中督察考评员的评分占20%,考核方式实行“周考、月排、季评、年结”,设若干奖项和奖金,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中层干部的主要依据。调整对服务外包公司的考核方法与流程,将由原机关职能科室定期考核调整为由一线的网格队员现场实时考核,落实点与点的对接,建立起预警分析、情况通报、专项督查等工作制度,加强政府服务外包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二)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1.学习教育真学真用。在严格落实“规定动作”基础上,积极创设10项自选动作。编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训资料,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知识测试。开展“三问三观”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城管执法论坛、集中理论学习、专题读书会、邀请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和省委指定的两本书。组织观看专题教育片,局领导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建立局领导联系制度,切实加强对下属支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指导。共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9次,党委集中学习7天,各单位党组织共集中学习讨论25次,召开专题研讨会12次,举办辅导报告会9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1211人次。同时组织开展了向宁波市首届“十佳最美城管人”叶青同志学习活动。扎实开展“群众在心中,服务在基层”先锋行动和“幸福姚城·先锋领航”、“治水护水·扮美家园”、“汇聚微力量·点亮微心愿”、“爱心献老人,情系夕阳红”等志愿服务活动。

  2.开门纳谏征求意见。结合“深化网格化管理·打造城市会客厅”大讨论活动,深入监管对象、服务对象进行了实地走访,重点听取机关“四风”方面和城市环境秩序问题,广泛征求系统内外、不同层面代表对领导班子、机关“四风”及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45条56条次。深入开展“三进三解”、“双带双走”、“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克难”等主题活动,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和谈心谈话活动,共查摆班子问题16条,查摆个人问题72条,提出整改措施33条,征求到对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共63条。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深刻查摆班子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收到了“红脸、出汗、见辣味”的效果,开成了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受到了省委和市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各支部分别召开民主生活会,全体党员高质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正风肃纪专项整治。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原则,就“四风”方面问题和具体工作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设、城市管理组团化建设、城市管理规范化建设、“十大难题”专项治理、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效能监督等16方面作为重点整改项目,制定整改时间表,落实负责领导、牵头领导和参加单位,按照责任分工抓好落实。建立修改完善制度32项,精简会议、文件,精简率达60%以上,改进会风文风,规范窗口服务行为,提高公务活动效率。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通过专项检查、延伸督查、明查暗访、跟踪问效等多种渠道,加强队伍队容风纪检查。制订出台《查处违法建筑工作程序及责任追究办法(暂行)》,对在查处违法建筑行为工作中有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情形,导致辖区内发生新建违法建筑的,实施责任追究。

  (三)全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1.全面改善市容环境秩序。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综合整治困难的突出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了大排查大搜集,梳理出无照经营、占道经营、乱涂写乱张贴、乱停乱放等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分江南、江北两片重点加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和居住小区门口、学校、医院、菜场、广场、公交站点等主要公共场所周边的管理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商户跨门营业、占道堆放等行为,保证门面整洁、秩序井然,确保人行道通畅。加大马路市场整治力度,集中拆除一批占道“撑杆搭棚”,清理劝导流动摊点3000余个,积极引导摊贩进入正规市场规范经营,全面遏制建成区占道经营、乱设摊现象。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违停车辆加大了处罚力度,督促车主养成规范停车习惯,规范“三车”停放,纠正“三车”乱停乱放17800余车(次),施划、补划学弄、杜义弄、秘图山路等城区主要路段250余处“三车”停放标志、标识。集中开展小广告长效整治,有效遏制辖区小广告乱张贴、乱喷涂的现象,共清除、覆盖小广告10000余平方米,查处沿街散发、粘贴小广告案件28起,收缴各类广告宣传单8000余份。开展了餐厨垃圾整治、户外广告整治、垃圾乱焚烧治理等集中行动,出色完成农博会、塑博会、盆景展、裘皮节等重要节庆市容环境保障工作,为城市市容环境整体水平的提升增添了亮点。

  2.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实行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制度,共公开案件295起,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的刚性约束作用,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城管行政执法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水平。共纠正各类违法行为29800余起,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59起,人行道违停抄告7612起,拆除户外广告183块,合计面积25407平方米,拆除杭甬高速余姚段沿线高立柱广告136块,合计面积32640平方米。现场制止违建案件358起,拆除163起,函告、协助阻止涉及国土、水利等领域各类违法建筑273起,切实提高了新违建防控效率,发挥了一线巡查和无违建创建的主力军作用。

  3.提高城区环卫保洁水平。在加强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的同时,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安装生活垃圾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对57辆垃圾运输车统一实行IC卡刷卡过磅制度,实施生活垃圾过磅在线实时监测,累计清扫转运生活垃圾37万吨,全部经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理,完成2台75T/H的燃煤锅炉脱销项目,开工建设发电厂改扩建二期工程。清运粪便10953吨,全部经市生化处理厂粪便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不断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新建、改建公厕7座,购置了2座移动公厕,对42座公厕增设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更换安装48块城区各公厕导向牌,负责管理公厕共109座,其中专管66座,比去年同期增加10座。进一步加强公厕日常服务管理,建立公厕档案,做到“一厕一档”、“一人一厕(专管)”,加大日常清洁、除臭力度,给市民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今年又有4座公厕被评为宁波市三星级公厕。按照《余姚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及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体化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开展对主城区四街道的每月检查,制定出台《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以奖代补”奖励办法》,调动四街道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切实推进品质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4.有力推进“五水共治”行动。牵头制订《关于马渚半夜河塍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及督查工作,建立河道基本情况档案。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加大日常保洁和清障行动,加强河道周边巡查,会同交警、路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整治力度,检查督促建设工地进出口道路硬化、配备车辆冲洗人员和设施、规范设置遮挡围墙,通过定点检查、街路巡查、突击抽查、区域监控的方式,检查工地602处(次)、查处违规车辆357辆(次),现场教育整改258辆(次),立案查处违规倾倒、无证清运、污染道路、超时施工等违法行为58起。加大对市区从事车辆清洗或维修、废品收购、废弃物接纳作业的单位和个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其中32处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污水外流的进行立案查处。

  5.做好防汛防台应急抢险工作。制订《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落实“指挥到位、力量到位、车辆到位、物资到位、机械到位、责任到位”等工作举措,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在防御台风“凤凰”工作中,提前介入,积极应对,清除道路危险隐患、夜堵老闸缺口防倒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通宵达旦加班工作,以严密周到的防台准备、全力以赴的抗台行动、快速高效的灾后处置,打赢了这场防台抗台的战役。累计出动人员2000多人次,收集处置因台风“凤凰”所造成的各类问题近3000件,扶正清理行道树木40多棵,清运垃圾1200多吨,转移安置低洼地区、危房居住人员25人,加固河岸、填补老闸缺口5处。

  6.保证智慧城管平台顺利运行。通过信息员采集、“96310”热线受理、视频抓拍等方式共累计受理案件52099件,立案31936件,已解决29722件,案件解决率为93.07%,及时处置25806件,及时处置率为80.81%,月平均受理案件数已超过5200件,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业务的智能管控、实时管控、协同管控。同时加快智慧城管(二期)建设,调研编制了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项目已通过市发改局的立项审批。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

  1.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加强内宣平台建设,完善余姚城管网站服务功能,目前点击率达6.1万余次。开通了余姚城管新浪微博,粉丝已超1000人,共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累计处理网民反映城市管理问题360余件,实时播报工作动态、新人新事、防灾信息等190条次,发布相关便民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咨询信息220余条,吸纳市民意见、建议80余条,有效促进了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加强外宣平台建设,以报刊、电台、电视和网络等为宣传主阵地,及时反映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和工作成效,在余姚市级以上报刊刊登新闻稿92篇,在余姚电视台播出新闻52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03条,其中业务工作类信息284条,法规公文类信息5条,行政执法类信息295条,财政类信息3条,人事类信息16条。

  2.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重点发展城管义工组织,引导市民参与管理,至今余姚共有街道服务点12个,社区联络站57个,单位会员66个,1万余名城管义工走上街头,提供志愿服务,参与城市管理,累计提供了超过94200小时的义务服务,进一步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更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编制7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标语,动员装有LED电子屏的沿街店面每天不间断播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口号,在城管网格管理岗亭上设置、悬挂文明宣传广告牌39块。在市中心新大新广场设置1块130平方米的大型公益广告。督促城区施工单位,及时更新围墙上文明城市创建的公益内容近1500平方米,增强建筑围墙视觉效果。

  3.指导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制度。对辖区内的临街店家、企事业、物业公司、建筑工地等单位和个人重新签订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3000份,引导、督促沿街商家和单位遵守城市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自觉履行市容环卫责任。指导城区四街道组织各(社)区、物业公司、小区居民等力量全面清洁沿街各类建(构)筑物墙体立面,清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积存、暴露垃圾及社区院落、单位卫生死角。

  二、2018年工作措施

  20xx年的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抓城市管理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的高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分工科学、责权明确、统筹联动、务实高效、运行有序、规范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着力推进城市管理样板建设,逐步实现更加整洁、有序、美丽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科学发展水平。

  (一)构建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综合协调促进发展

  1.建立标准化系统。以市域总体规划、中长期规划为基础,按照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目标,制订环卫基础设施(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生态型填埋场、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公共厕所)建设、公共停车、户外广告等各行业专项规划,并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灵活的阶段性目标确定机制和措施落实机制。加强对城市管理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逐步建立我市城市管理标准化系统,以城市管理标准化加强常态管理,为打造城市管理样板区奠定基础。

  2.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分局管理模式,撤销相应的执法派出中队,以片区为单位设立派出分局,有效整合资源,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台。在原实行部分环卫事权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将垃圾清运等工作彻底下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环卫属地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

  3.打造管理样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宁波“市容环卫杯”竞赛、宁波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等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力争建设4个城市管理样板区、成功创建4条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达标路,集中推出网格化管理样板,打造城市管理新标杆,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健全与品质城区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用科学的方法和完善的制度确保城市管理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

  4.扩展网格管理。从20xx年开始拟在中心城区一般管理区范围内新增16个单元网格,以核心区城市网格管理为样板,实施“一长两员”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提高对城市问题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同时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目标,按照行政区划、道路走向、功能布局、管理程度等因素,在各乡镇建成区探索网格管理,划分1-2个网格单元,在本区域形成网格管理责任主体,加快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创建网格管理样板、管理示范路(街)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向城镇延伸。

  5.健全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环保、卫生、规划、住建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对接,通过规划、建设、执法以及源头审批、批后监管以及后续执法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有效解决交叉性、综合性城市管理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城市管理现代化保障,科学技术引领创新

  1.深化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启动余姚市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城市管理数据资源中心、共享应用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等。开通城管微信,运用微博投诉、网络投诉,论坛开辟专栏,积极拓展城市管理信息来源渠道。扩充协同网络体系,落实维护责任,处置解决问题。对现有信息和网络资源实行整合共享,接入交警车辆信息系统与城区沿街商户信息(工商登记)系统。

  2.推动环卫保洁科技化。通过“机器换人”,引进高科技设备及相关设备操作、维修人员,减少人力投入,减轻人力负担,提高保洁质量,提升应急能力。不断添置和更新各类环卫作业车辆。主城区内主要道路、人行道、广场等基本实现机械化清扫。统筹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鼓励乡镇、街道及环卫外包公司购置新设备、新机械,逐步减少对环卫清扫劳动力的依赖,提高工作效率,健全一把扫帚通扫城乡新格局。

  3.加快建造生态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置工作,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要求,结合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处置的实际情况,尽快落实生态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地,争取早日新建一座生态型生活垃圾填埋场。

  4.推进核心区域公共智能化停车系统建设。引进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检测泊位状况,实现对道路内外车位、停车场车位等使用情况的实时掌握,通过交通诱导屏、手机APP诱导软件等形式发布停车位置、停车泊位数等实时信息,引导车主有序泊车,有效缓解动态、静态交通压力,实现泊位利用率最大化。

  5.提高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结合城市更新、地块开发配建公共厕所,新建公厕以附属式公厕为主,公厕拆迁按要求落实复建。推进物业小区和城中村生活垃圾收运等系统工作,指导属地政府合理布局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厕、装潢垃圾中转场地等配套设施,拓展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的消纳场地与处置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三)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力度,巩固提升抓好长效

  1.统筹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在强化属地管理的同时,拓宽考核涉及部门,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列入全市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环境卫生工作考核权重,切实推动城市管理发展迈上新台阶。发挥智慧城管平台考核功能。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按照“管理定额化、定额考核化、考核日常化”原则,通过市智慧城管中心保存系统平台自动生成的评价数据,作为各责任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依据,结果在市主要媒体公布,并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落实考核奖惩措施。

  2.推进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垃圾分类机构,健全垃圾分类体系,制定短、中、长期分类规划,形成以市级管理机构为主导,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小区为基础,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的垃圾分类体系。加快研发垃圾再生利用综合处理技术,加大对再生资源企业的支持,逐步实现经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使经营企业能跨区域回收,实现废品资源的有效回收、有序流动和充分利用。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参与意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原则,加强公众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分类成为可能,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使分类成为可行。

  3.深化街面巡控序化行动。不断深化执法勤务制度革新,加大市容市貌管控力度,实施重点时段路段(街面)定线巡查、网格区域责任到人、市容乱象随机即时处置,推进城市管理由“运动型、整治型”向“防控型、常态型”转变。加强动态巡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对网格内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整治困难等突出问题推行季度、年度分类处置办法,确保问题在规定时限内分步骤、分阶段有效解决。着力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序化行动,扎实开展防违拆违专项行动、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建筑垃圾及工程运输车管控及餐厨垃圾管理专项整治等,促进主要道路、重点商业街区的城市环境秩序进一步好转。

  4.推进防违拆违专项行动。加大违建防治力度,以创建无违建市、无违建街道(乡镇)为载体,强化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规范违建管理程序,健全区域快速查处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违法建筑,并全面禁止新的违法建筑,进一步健全拆违控违长效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有效遏制各类违法建设,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5.强化建筑垃圾整治行动。规范建设工地管理,督促建设工地进出口道路硬化、配备车辆冲洗人员和设施、规范设置遮挡围墙。加强工程运输车监管,从施工渣土的出土、运输、到中转场地,运输车辆从起点、途中到终点,严厉查处乱倾倒、乱堆放、乱滴洒等各类违法行为,全力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和工程运输车道路污染。实施居民装潢垃圾中转场地建设,指导各地设置装潢垃圾中转场地1座。

  (四)深化城管队伍军事化建设,密切联系提升形象

  1.健全规章制度。要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事业的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问题。切实做好清理、改进、废止工作,完善重大决策、行政审批、财务管理、资金安排、干部管理、公务接待、政务公开、工程招标等各项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群众监督权力。

  2.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认真执行首问首接、责任追究制制度,简化事项审批时限。坚持从严治队,完善考核、培养、交流等制度,加强执法装备管理,切实为提高执法效率和提升队伍形象做好保障。积极开展执法文明中队、星级文明中队等创建工作,提高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

  3.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干部、党员和职工的政治理论和各类专业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深化完善“岗位对责、绩效对账”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4.加强效能监督。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执法中队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为重点,集中整治推诿扯皮、慵懒疲沓、消极应付、办事效率低等现象,切实解决“上应付”、“中梗阻”、“下搁浅”以及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加大信访举报调查核实力度,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重点抓好岗位廉政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引领,深入推进“阳光执法工程”建设,深化执法效能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监管和查处。

  5.加强群团创建。深化机关党建品牌“微笑城管·阳光执法”活动创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党建带群团建设和共创共建活动,深化“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省级)等创建工作。

  (五)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参与,提升共管共享合力

  1.加强公众参与体系建设。在城市管理重大决策上引入市民听证制度,聘请专家学者、机关干部、社区代表、普通市民及商户代表,就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发表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市民监督日常的管理与执法工作,积极推进城管义工运作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2.加强宣传阵地平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打造多种载体平台,构建多元的信息征集、反馈系统,形成快速的信息传递网络,正确把握宣传方向,注重宣传报道的社会效应。围绕民生重点问题,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形成城管与群众、媒介沟通到位的良性循环,基本实现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议、广告有语,切实把握宣传舆论的话语权。

  3.加强宣传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及时发现、准确研判、积极引导和妥善处理舆情的能力。加强新闻发言人和评论员队伍建设,完善应对舆情机制,规范政务公开机制,确保信息权威,增强工作透明度。强化舆情危机引导,坚持属地为主、谁引发、谁负责和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建立健全负面报道应对机制。

  4.深化“城管五进活动”。进一步深化城管执法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店铺、进企业活动,力求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力求活动载体、活动方式不断创新,把执法为民的理念,亲民执法的宗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体现在具体工作上,调动广大市民的自觉性、积极性,营造一个全社会走近城管、参与城管、支持城管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给叔叔的一封书信下一篇:城管执法局年终总结和明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