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记》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2)

2020-08-26古籍

  作者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当时的社会,苏洵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命运有类于此。在那个人才受到压制的社会,不知有多少知识分子处在厄运之中,有多少有用人材被无端毁掉。偶尔有一个半个被“好事者”看中了,取用了,“强之以为山”,但也是被用来做成木假山式的装饰品,供人装饰其门面。作者借写树木的遭遇,写出了知识分子的遭遇。他把当时知识分子的命运,借着树木的命运写了出来,较之直写人的遭遇更为自然,更为感人。作者由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疑其有数存乎其间”,继而又推想开去,揭示出“则其理似不偶然也”,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批评力度。清代学者沈德潜评论这篇文章时说:“前以不幸归本‘数’字,后从‘数’字转出‘理’字,极变幻中自成章法。”这话说得极为准确。

  在当时弊病多端的社会中,“天数”是难以改变的,但作为一个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品格是很重要的。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由写树木的遭遇,转向写木假山,借写木假山山峰的品格来写人的品格,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木假山放在高雅的场所,供人们赏玩,苏洵所赞赏的并不是它的端庄峭拔,而是木假山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作者“爱之”、“敬之”,不但但是它的匠心独运的雕刻艺术,而更在于爱山的中峰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爱其旁之二峰的“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这是一种傲岸不屈精神的体现。作者特别强调旁之二峰,作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中的一部分,其势是“服于中峰”的,然而却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岌然决无阿附意”,表现出不卑不亢的姿态、精神。这正是作者“爱之”、“感之”、“敬之”的原因。他们所表现出的高尚品格,也可以说是苏洵自己的思想品格的写照。

  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说:“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于应接酬酢万事之变者,虽错出于外,而用心于内者,未尝不在此也。”苏洵为文,随遇而发, 这篇《木假山记》,他从木假山联想到树木的遭际,又由此而联想到一些社会情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体现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的秉性,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来看,都可以说是他的独具特色的一篇散文。

  相关试题及答案

  2.第①段加点词“最幸者”“不幸者”分别指什么? (2分)

  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4. 第③段作者认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段作者说经历风雨侵蚀后未曾腐朽,又能逃脱被樵夫砍伐厄运的树木十分少见。

  B.第②段末尾感叹“其理似不偶然”,表达了作者对造成树木种种不幸的天命的反抗。

  C.第③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发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强自立的人格。

  D.全文由树的生长写到木假山的特征,转合自如,最后以三个感叹号收束,引人深思。

  6.指出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概括全文主旨。 (3分)

  参考答案:

  2.(2分)最幸者:逃脱种种厄运,被人发现,做成木假山。(1分)

  不幸者:本来能做成木假山的良材,因为无人发现,被樵夫当作薪柴砍伐。(1分)

  3.(2分)角度一:运用排比,(1分)写出了木假山侥幸逃脱各种摧折的经历。(1分)

  角度二:多用整句,(1分)形成铿锵节奏,强调树木遭受的各种不幸。(1分)

  4.(2分)木假山中间山峰端正庄重,旁边的山峰凛然挺拔,(1分)表现出了傲岸不屈的精神,不卑不亢的姿态,因此作者觉得它“可敬”。(1分)

  5.(2分)B

  6.(3分)手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1分)主旨:以树的遭遇暗示人才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无端毁灭的痛惜之情;(1分)以木假山形象寄寓作者刚直不阿的人格理想。(1分)

  二: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孽而殇,或拱而夭 夭:死亡、夭折

  B.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啃、吃

  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几何:时间短暂

  D. 岌然决无阿附意阿附:逢迎、依附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4分)

  ⑵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4分)

  ⑶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4分)

  参考答案:

  10.C【几何,此处应为“多次”之意】

  11.A【两个“所’字都是“为……所”被动结构。】

  12.C【原文是说“非徒爱其似山”,不仅仅是因为它外形像山,而不是“不是因为它像山”。】

  13. (1)幸运的是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 受 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得分点:“材”,名词动用;“为……所”,被动句式;“患”,灾祸,祸患。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得分点:“好事者”,“以为”应为“以之为”,“脱”“远”脱离,远离之意。句意1分,共4分】

  (3)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得分点:“野人”、“所薪”“理”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木假山记原文及翻译

2.关于《木假山记》的阅读答案参考

3.石假山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4.《石假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5.木假山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6.《请君入瓮》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7.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

8.《醉书斋记》全文阅读答案

9.《国殇》全文翻译赏析

上一篇:《晚雪吟》原文注音下一篇:缘木求鱼原文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