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的译文及阅读答案及赏析(2)

2018-07-29古籍

  【文学常识】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

  【阅读训练】

  1.这首词的词眼是“______”。作品所悲歌的对象是________,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作者借此寄托了对_________的哀思。

  2.“双飞”写两只大雁是______,“天南地北”“几回寒暑”各从______和_____两方面写大雁形影不离的生活,“痴儿女”写大雁不管生活是“乐”是“苦”,它们______。

  3.“只”写失去情侣以后的_______,“万里”“千山”写征途的______,“层云”“暮雪”写征途的_______。

  4.作者对殉情大雁的评价,一方面用“莺儿燕儿”作_____,一方面直接说_____作正面歌颂。

  5.词的开篇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哪些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情 痴情而死的大雁 爱情横遭阻挠的青年男女

  2.一对情侣 空间 时间 感情深挚专一

  3.孤单 遥远 艰险

  4.反面衬托 千秋万古

  5.①词人以设问开篇,问世间究竟“情是何物”,以引起读者的思索。②点明中心,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引出对世间生死不渝之爱情的热情讴歌。③起句破空而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先声夺人,为下文写雁的殉情蓄势。(答案要点:“设问以引起思索”,“点明中心”,“蓄势”,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给满分)

  赏析:

  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时,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倒了。

  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痛苦。可无论团聚还是离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就像人间的一对痴男怨女,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时刻骨铭心。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而如今,爱侣已逝。望天空,云雾层层;看身下,白雪皑皑;想未来,形单影只,再无爱侣牵手共度。今后,谁能在凄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谁能在寂寞的漫漫长路,一起呢喃低语?与其孤独苟活,不如一同离开这个冷漠的人世,西行路上也好一路相随。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词的下阕,作者首先描写周围景色。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汉武帝是曾经来过的横汾路,当时车水马龙,箫喧鼓闹;而如今,“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烟平林,一派萧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即使用悲惋的楚辞招魂,死去的大雁也不能复生,山鬼在风雨中枉自哀啼。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情景:两只死去的大雁躺在寂寞的原野上,远处枯藤老树旁荒烟弥漫,是谁唱起了招魂的楚歌?凄风冷雨中,依稀有山鬼相和。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作者认为,大雁因殉情而死,情感真挚境界弥高,上天也会嫉妒,所以不能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为了能使大雁的美名流芳“千秋万古”,被后人在饮酒时歌咏传颂,作者从猎人手中把一双大雁买下,葬在这个当年箫鼓声声的横汾路,为其坟墓取名“雁丘”,供一切重感情的人前来凭吊。

  元好问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首词《摸鱼儿》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上一篇:汤式《庆东原·京口夜泊》的阅读答案和赏析下一篇:马致远《四块玉马嵬坡》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