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原文及译文解析(3)

2018-09-01古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

  (2)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

  参考答案

  4.A(3分)

  5.C(3分,“历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是西汉武帝始创的)

  6.D(3分,“立英宗的儿子”错误)

  7.(1)按照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

  (共5分。“故事”、“存问”、“及”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

  (共5分。“携”、“所以”、“致”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追究皇后身边的侍者医者,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当初,曹玮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驾驭守卫士兵,有时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于是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公开反叛。王尧臣正好经过当地,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于是开门出来投降。王尧臣只按原来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离开了。

  王尧臣后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召张温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议,王尧臣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皇恩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王尧臣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

  在枢密院任职三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侥幸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匿名信散布京城,但仁宗不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时间久了,皇帝想用他做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于是进升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王尧臣凭借文学晋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辞温润华丽。执政时,曾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皇帝早立继承人,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拟诏书挟带着进呈仁宗,但没有成功。

  元丰三年(108x),他的儿子王同老进呈他的遗稿,为父亲论功,皇帝访问文彦博,文彦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皇帝因此给王尧臣加赠太师、中书令,又改谥号为“文忠”。

上一篇: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原文及译文解析下一篇:《三国志吴书孙和传》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