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论文言文翻译(2)

2020-06-23文言文

注释

  (1)材论:即人才论。

  (2)蔽:遮挡,障碍。指错误想法。

  (3)去辱绝危:远离耻辱,断绝祸害。

  (4)数:命数,命运。

  (5)偃然:安然,任意。肆:放纵,展开。

  (6)卒:终于。败乱危辱:失败、动乱、危亡、耻辱的结局。

  (7)爵禄:官位和俸禄。诱:诱导,吸引。

  (8)忧戚:忧伤。戚:悲伤。

  (9)是否:或是或否。坐骄:傲视。

  (10)趋我:趋向我,依附我。

  (11)諰諰然:恐惧、忧虑貌。

  (12)特:仅仅,只不过。

  (13)形:外貌。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14)画策:策划,出谋献策。画:谋划。

  (15)上之人:在上位的人,这里指统治者。

  (16)皋、夔、稷、契:皋,皋陶,又作咎繇,姓偃,相传曾被舜帝任为管刑法的官。夔,舜时期的乐宫。稷,是厉山氏的儿子,名农,能种植百谷。契,相传为舜帝的司徒官,主管教化,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朝的祖先。

  (17)“犹锥之”二句: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囊,口袋。末,尖端。见:通现,显露。

  (18)厩:马房。

  (19)驽:劣马。骥:好马。

  (20)刍:喂牲畜的草。

  (21)蹄:用蹄刨地,或用蹄踢蹶(同类)。啮:咬。

  (22)引:牵引,拉动。

  (23)夷路:平路。

  (24)策:本指马鞭。这里指鞭打。

  (25)御:驾驭。

  (26)顿:振,抖动。辔:控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27)倾轮:车轮倾斜。绝勒:缰绳拉断。勒:带嚼口的马络头。

  (28)不舍昼夜:不分昼夜。《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9)辽乎:遥远的样子。

  (30)骐骥:良马。騕褭:骏马名。驽骀:劣马。

  (31)南越:古国名,其地在今广东一带。脩簳:细长的竹秆。

  (32)镞:箭头。此处谓安装箭头。精金:即精钢。

  (33)鹗:一种长翼而凶猛的鸟。鹰雕一类。劲翮:坚硬的翎管。

  (34)彍:张满弓弩。此处指射至。

  (35)犀:雄犀牛,两角。兕:雌犀牛,一角。捍:凶猛,彪悍。

  (36)觌武:以武力相见,指打仗。觌:相见。

  (37)敲扑:古时用作鞭刑的两种刑具。长者为扑,短者为敲。

  (38)朽槁:枯干。梃:棍子。

  (39)瑰材桀智:奇伟杰出的人才。

  (40)铢量:仔细称量。引指详尽地考察衡量。铢:古代衡制中一个微小的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

  (41)卓荦:超凡、杰出。

  (42)六国合从:指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起来与秦国抗衡。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他们的联合为合纵。从:通纵。

  (43)辩说之材:指纵横家之流。其著名者,有张仪、苏秦等。《史记》有传。

  (44)刘、项:刘邦、项羽,皆为秦末反秦起义军领袖。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其后,楚汉间历经长达五年的战争。最后(前202),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即汉高祖。《史记》有《本纪》。

  (45)筹划战斗之徒:谋士与战将。陆续聚集于刘邦旄下的,谋士有萧何、张良、陈平诸人;战将则有韩信、彭越、樊哙等。《史记》均有传。

  (46)唐太宗:即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第二代皇帝。他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他在位的“贞观”(627—649)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有所恢复,被史家誉为治世。

  (47)谟谋:设谋划策。谏诤:规劝争辩。唐太宗朝,谟谋之臣,有房玄龄、杜如晦;谏诤之臣,则以魏征为代表。新、旧《唐书》皆有传。

阅读题目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上之人不欲其众患:担心

  B.故偃然肆吾之志肆:扩张

  C.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审:慎重地

  D.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策:鞭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特未知其故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之人)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

  B.(骥)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C.当是之时,使驽马(与之)并驱

  D.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之)信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对于人才的使用有三种错误观点,其中“不去寻求培育和选用人才的方法,认为天下没有人才”的观点危害最严重,因而文章的重点也就针对这种观点而发。

  B.文章开篇就认为“得到人才国家就能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衰亡招致屈辱”,这就将人才的得失上升到关系国家社稷安危的地位,为下文观点的阐述作了铺垫。

  C.在文中,作者驳斥了一些人对人才“锥处囊中,其末立见”的错误观点,并以良马和驽马为喻,说明要给人才以机会,统治者要在实践中考察、选拔人才,尽其所能。

  D.作者在文末列举了六国时出现了辩论游说的人才,楚汉时出现了出谋划策、能征善战的人才,唐太宗时出现了多谋善断、直言规劝的人才的史实,说明了人才是应时而生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2)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

  (3)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参考答案:

  1.B(“肆”应解释为“放纵”。)

  2.D(D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而”;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A两个“其”都是代词,“其中的”;B两个“且”都是连词,“尚且”;C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B(从上下文可知,省略的是“驭者”,即赶车的人。)

  4.A(文中说“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意即三种观点的危害是相同的。只是持“天下没有人才”的观点的人用心不坏,尚可救药,因而文章着重针对这种观点而发。)

  5.(1)再说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貌和一般的人能有什么不同呢?(采分点有:“人之有材能者”是定语后置句,“其”译为“他们”,整个句子是反问句。)

  (2)有特殊才能在身上的人,犹如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子的尖儿马上就会显露出来,所以没有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被发现的。(采分点有:“人之有异能于其身”是定语后置句,“见”通“现”。)(3)这就是我只说寻求、任用人才的道理的原因了。(采分点有:整个句子是判断句,“所以”译为“……的原因”。)

【材论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王安石取材文言文翻译

2.患盗论文言文翻译

3.孔子言论文言文翻译

4.过秦论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5.素问奇病论文言文翻译

6.晁错论文言文翻译

7.六国论文言文翻译

8.过秦论文言文翻译答案

上一篇: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下一篇:兴亡论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