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猫洞主题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2)

2020-07-03教案

四、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学习目标)

  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

  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 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 文学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时期 齐国的大夫。

  3、本文从 牛顿开猫洞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文庙的门 ,从 文庙的门 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

  前呼后拥:

  名满天下: 徒步: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反问 )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 )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设问 )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 )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

  参考:不是。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

  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要有见地,有深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见解独特即可。)

《大小猫洞》课堂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幻灯一)播放音乐,候课。

  (音悦台-戴娆 - 故事里的事 《宰相刘罗锅》片尾曲 电视剧版.mp4)

  (考考你的脑瓜子)要求:举手响亮地回答。

  1、 兰兰经过某市时,正巧那时发生了地震,可她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刚才我们

  2、 爷爷和小明下象棋,可每次爷爷都输了,请问爷爷用的什么兵法?

  3、 老李给狗买了一根骨头,用一根5米的绳子将狗拴在树上,将骨头放在离狗8米的地方,但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骨头被叼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

  1、她是坐飞机过的。

  2、兵来将挡。

  3、狗在树的另一端,骨头在这一端,相距8米。

  好,刚才是小试牛刀,大家表现不错。带着这种开动脑筋的学习方法,我们共同学习金克木的作品《大小猫洞》。板书课题:大小猫洞(幻灯二)

二、作者金克木,文学家、学者。(出示幻灯三)他是一个奇人,以小学学历成功胜任大学教授,离不开他艰辛的自学。他和常德有过一段缘分,和季羡林等合称北大“燕园四老”,坦然面对死亡,称“哭着来,笑着走”,对后世影响颇大。

三、金老的这篇文章看似拉拉杂杂,写了很多内容。我们不妨先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请大家速读课文,完成屏幕上的填空。(出示幻灯四)

  本文从 的故事,联想到 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中国历来的思维方式,进而从 联想到 ,思路流畅。(牛顿开猫洞 晏子使楚进城门

  文庙的桥和门 北大的桥和门)

四、我们先看看这两个流传很广的名人故事。有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幻灯五)

  A故事一:

  1、用一句话概括内容。(牛顿给猫开大小猫洞)

  2、人们怎么看待牛顿的行为?

  (学者脱离生活实际,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4、 作者怎么看待牛顿的行为?(开大小猫洞是从猫的角度考虑。)

  5、 准确的说是为哪一只猫考虑?(小猫)

  那就是?(关注弱势群体,尊重弱者。)

  哎呀,看似笑话的故事里,竟然还有这样的道理!

  B故事二:

  1、 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2、 人们对晏子的行为持什么态度?

  3、 两国对待门的开设大小上,各不相同。采取的是什么思维?

  (楚国门的开设是以人的等级为准,齐国门的开设是以国的角度考虑,以人的实际需求为准。)

  4、中国历来实行的是什么方式?

  (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

  5、何以为证?

  (文庙门的大小开否和进出的人名位身份相连。)

  我们学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范进中举》、《孔乙己》

  6那现在有无改变?

  (现在北大的门和桥人人可进。)

  7、我们的生活中呢?

  (领导视察不搞接待,不拉横幅,你怎么看?)

  (北京高考改革,英语降分,你怎么看?)

上一篇:《大小猫洞》教学教案下一篇:《大小猫洞》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