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2021-03-18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掌握对比技巧。

  2、能力:运用补色对比的特性来配置图案完成一幅马勺脸谱。

  3、情感:感受对比色强烈跳跃的情感特征。体验运用补色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创作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英国画家用补色对比配置的作品《尼克尔斯峡谷》。请说说你对这幅画的色彩感受。

  师:同学们,这是英国的尼克尔斯大峡谷,谁能说说它是什么颜色的呀?那么在画家笔下会怎样去表现呢?看画家运用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

  2、多媒体演示导入色环,师:色彩的选择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色彩怎样搭配才最具相互衬托的效果,使画面艳丽醒目呢?(运用对比色)

二、讲授新课

  1、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2、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

  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

  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橙———黄黄———绿绿———蓝

  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对比色对比:

  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红——绿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

  3、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

  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三、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挂虎》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挂虎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五、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二是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学校的图书馆要装修,选择色彩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儿童游乐场的大型玩具为什么颜色都比较鲜艳?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美来自于生活,美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课题、强烈对比区域、柔和对比区域、色相环区域。

  纵观全课,我努力体现引导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把握和设计。

教学反思

  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和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

  小学美术教案2

  一、课时: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可爱的娃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材料制作,发挥想象力。

四、难点:

  使学生制作出较有特色,有新意的娃娃。

五、教具:

  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一个个用塑料袋做成的可爱的娃娃在蓝蓝的天空中一飘一飘的,并伴随着欢快的背景音乐。提问学生:这些娃娃漂亮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把课件中的娃娃放大给学生看,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观察。)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整;是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在塑料袋上拼贴成娃娃的脸,然后,再往塑料袋时吹满气,用绳子扎起来,牵着绳子跑,就成了“会飞的娃娃”。今天,我们就来做这种“会飞的娃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把娃娃做成什么样子会比较可爱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娃娃的脸做成各种各样的,如;人物、动物、怪物、其它等。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姿料,我们来欣赏。

  2、播放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看;点击“人物”,出现小女孩、小男孩的各种头部形象;点击“动物”,出现熊猫、小狗、小兔等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指出制作娃娃时,主要注意五官、发型的装饰。

  3、教师示范制作技巧:

  (1)注意色彩深浅的搭配,使色彩搭配出较好的效果(课件演示)。

  (2)剪贴两只大小形状相同的五官时,如眼睛、耳朵时,可以把彩纸对折剪,一次剪两只。

  (3)做小女孩的头发时,把彩色纸剪成一条一条的,再用铅笔卷一卷,就有卷发的效果。

  (二)布置作业:做一个可爱的娃娃。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三)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表扬上节课作业中构想较好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去制作。并宣布做完后,在课堂的后十五分钟带学生去操场体会娃娃飞起业的感觉。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材料,尽量使制作效果更好。

  (三)学生制作好后,教学生吹气、扎紧,使绳子留下一段能用手牵起来的长度。

  (四)总结学生制作情况,并指出我们待会就要走出教室到操场去放飞娃娃了,大家注意在玩的时候,要多保护环境卫生,不能乱扔,玩完后要带回教室。

  (五)在下课前十五分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心尽情地体验娃娃飞起来的快乐,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与学生探讨娃娃会飞的原因,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科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做一个可爱的娃娃。

七、板书设计:

  会飞的娃娃

  人物怪物、动物、其它

八、教学后记: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

上一篇:满庭芳看岳王传诗词译文下一篇:【实用】小学春天作文400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