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扁鹊治病》教案(2)

2018-08-13教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身的疑问或写下自身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 同学交流汇报。

  同学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2)、对于蔡桓公的死,名医扁鹊怎么解释解释?

  1、(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想结合的方式)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你是怎么找到的?

  读词的方法: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读标点的方法:(分号)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和时医治会成大病)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和时改正会酿成大错-----防微杜渐)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同学明白寓意,同时介绍读书方法:由此和彼地读书,小朋友们会越来越聪明。)

  3、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前后不过月余,他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蔡桓公)(以下分析人物的性格: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固执)让我们的眼球再次聚焦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示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仔细地读,边读边勾画。(同学很容易找到下面一些句子)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身有病而生气、愤怒。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身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不可救药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3)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体会扁鹊的医德高尚)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论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和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从蔡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固执)

  固执是他的思想,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思想)。

  (同时介绍写作方法: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示)

  4、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测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诚实耐心。蔡桓公--固执,高傲。)  (四)拓展

  假如你就是2000多年前的见证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你会向蔡桓公进言什么?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写下来。(同学汇报)

  (五)交流受到的启示。

  蔡桓公原本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使同学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六)结束语:

  小朋友们从这篇课文里懂得了这样多的道理,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寓言的魅力。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下一篇:人教版语文《文成公主进藏》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