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7)

2018-10-07教案

  ⑤从P49例题开始,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算式的得数注明单位,并提倡口头作答。

  (2)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即P61例题和“试一试”。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注意了三点:

  ①早作铺垫。P50⑤,P60⑤,在一年级上册也有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种物品个数的差,可以领会公鸡比母鸡少几只以及母鸡比公鸡多几只的含义,知道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知道图中的哪一部分就是问题的答案。学生这时只需观察画面填出得数,不必列式计算。这些图为学生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题目提供了表象。

  ②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思考探索算法,不用成人的思维和语言讲述算理。以往教这类题时先想红花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另一部分是比蓝花片多出的部分,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从13个里去掉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得到比蓝花片多的5个。这里用的是严谨的推理,借助“同样多”实现两个转化,把8个蓝花片转化成同样多的8个红花片,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转化成从总数里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应用题。这样推理很严密,但不少学生只会按语言模式填空,未必真懂。

  现在的教法是问题提出后学生鉴于以往的一些表象支撑,就会想到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排过后就会看到多出5个。然后再讨论可以怎样算。学生的思考可能是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红花片对掉8个,所以从13里去掉8个,列式为13-8;也可能是上一排的个数减去下一排的个数,13-8。这些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想到的,他们真懂。例题中接着又提出了“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的问题,学生会凭借以往观察图时的多次体验想到“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几个”,所以用13-8=5这个算式既解决了上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下一个问题,教材这样安排就及时地沟通了问题的两种提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很快地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下面的“试一试”学生就可以自己尝试计算了。  ③练习题贴近生活,注意变式。

  贴近生活就不再说了,所谓变式,就是题中不出现“×比×多几”“×比×少几”之类的句式。如P63⑤已知“做了24件上衣,35条裤子”,问题是“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实际上就是“求裤子比上衣多几件”或“上衣比裤子少几件”,P67⑾也有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就会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而不是机械地看到比多比少就用减法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更贴近生活现实。

上一篇:100以内连减运算的练习教案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