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设计范文(4)

2018-11-02教案

三、揣摩语言,品味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并迁移运用

  1.多媒体显示: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动词。


       
                

  _______一块雪,__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_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_______住了。


       
                

  学生自己填写,然后对照课文,品味其用词的准确。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教师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看谁说得好,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四、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教师提示: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好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室里一时谈笑风生。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发言人面向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以冲淡现实的不调和。我们从中不但可以捕捉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他的一腔深情,而且还可学到他那高妙的写景叙事技巧。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一组散文,并且思考这些生活经历在童年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影响。

  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3.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我到10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的时候,在母亲的再三督促下,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哭着。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中勉强说着“打得好”。在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这些,仍然感念着我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肿得有半寸高,偷向灯下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丝的蚕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地把被窝盖上,在我额上吻了几吻。

  (1)这段文字重在表现( )

  A.“我”幼年时读书的痛苦。

  B.父亲对“我”学习上的严厉管教。

  C.母亲在教子读书上深沉的爱。

  D.当年教育方法的落后野蛮。

  (2)看到“我”背不出而遭重打,母亲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勉强说“打得好”?对此,“我”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答案:3.(1)C

  (2)对于我挨打,母亲非常心疼,但她认为这样可以使我成才。我不怪母亲,因为这是当时落后的教育方法所致。

●活动与探究

  一、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生活,以中央电视台《童年》或《实话实说》栏目为范例,举办一次谈话活动。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以“童年的鲁迅”为话题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

  三、在“难忘的童年”“欢乐的童年”“多彩的童年”“我的乐园”等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四、开放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童年读书记趣

  我出生在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望族之家,乃宋朝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后代。这个世家早年也曾显赫一时,名震乡里,但到我的父辈,因受天灾之害,兵燹之苦,便家道中落,沦为平民。不过,我们这一代仍沿袭祖辈习惯,不忘读书习字,葆有“书香门第”之誉。

  我三岁丧父,只有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很是清苦,但因有众多叔伯兄姊为伴,并不感到孤寂。这些兄姊都从小攻读诗文,耳濡目染,我在牙牙学语中,已认识很多单字;唐诗宋词也能背诵不少。乃至我正式上学念书时,对功课毫不费力,反倒有很多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大量的古典诗词及众多的通俗小说。虽然囫囵吞枣,但于潜移默化中,也受益不少,在我作文时便表现出来了。下笔成文、当场交卷,是受益的最好证明。为此,我曾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其中一次作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影响到我的命运,因而至今也未忘却。

  是我刚刚进入高小五年级的那年冬季。有一天早晨,天空突然飘起鹅毛大雪来了,纷纷扬扬,如柳絮飞舞,不多久,大地便如同铺上了白色地毯,银妆素裹,琼楼玉宇,壮观极了。当我们踏雪来到教室里的时候,老师早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雪”字。不言自明,这是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

  在座位坐定后,我拿起笔来在构思这篇文章从何写起。凭窗远眺,想在茫茫银色世界中,寻找切入点。忽然,我看到距离学校不远的小河边,有一只小船孤零零地靠在岸旁,船头上站着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执着长长的钓竿在垂钓。触景生情,一首古诗的意境跳进我的脑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下子,我的“灵感”来了,文思如泉,一齐涌向笔端。于是,这篇作文一挥而就。文中,我除了以一个幼小的孩子的心灵,描绘了银妆素裹的雪天风光,描绘了瑞雪兆丰年带给乡亲们的喜悦,还利用那首诗作为文章的内核和结尾。

  这篇作文获得老师很高的评价,并让我誊写下来,贴在墙壁上供同学们观摩;我也因此受到老师的厚爱,这件事后来竟传到我们程家的族长的耳朵里。那位年过八旬、长须飘髯的前清末代老秀才抚摸着我的脑袋说:“你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将来会有大出息,你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为我程氏门楣增光。”

  从此,我更加认真读书了,而且把心得体会随时拿笔记下来。于是我的学习成绩更加扎实了,每次学期考试,总是名列前茅。逢上作文课,我更是如鱼得水,下笔成文,当堂交卷的习作,几乎也成为同学们观摩的范文。后来,我成了作家,能够著书立说了,我想,这些均得益于少年时代的读书与好学。

  1.文章最后说“我成了作家,能够著书立说了,我想,这些均得益于少年时代的读书与好学”。回答文中是如何表现他少年时代的读书与好学的?

  2.《雪》这篇文章是如何构思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这篇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4.文章的中心是( )

  A.通过回忆童年读书作文的趣事,说明童年读书与好学的重要。

  B.通过回忆童年读书作文的趣事,介绍自己成功的足迹。

  C.通过回忆童年读书作文的趣事,强调了学习环境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D.通过回忆童年读书的趣事,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努力。参考答案:

  1.因兄姊攻读诗文,在牙牙学语中,便认识了不少单字,背诵了不少唐诗宋词;上学后读了不少古今著作;写“雪”的作文,表明了善于思考,善于学习。

  2.先看到自然景观的雪和河边老人垂钓的形象,进而联想到一首古诗,再结合自己的心灵感受,写出了这篇作文。

  3.时间顺序。

  4.A

上一篇:5岁2季度的宝宝亲子游戏鱼的印章教案下一篇:唯一的听众的课程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