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2018-11-24教案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教学构想】

  1、这两首都是田园诗。田园诗一般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因人、因诗而异,各有其特点。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

  2、欣赏《蝈蝈与蛐蛐》一诗,可根据它上下两部分相互呼应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所表现的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欣赏《夜》一诗,要抓住夜景的静谧、美丽的特点,体会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

  3、教学诗歌,不作多讲,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在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蝈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像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及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 静谧)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布置作业

  【练习说明】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诗的主旨。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⑴ 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⑵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⑶ 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中所写夜景的特点和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

  明确:

  ⑴ 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静谧而美丽的特点。

  ⑵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⑶ 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对这两首诗,可从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重在让学生体会,不求面面俱到和过细的分析。

  3、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⑴ 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⑵ 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诗意,并加以表达。

  【补充资料】

  《蝈蝈与蛐蛐》原文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Cricket

  John Keats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

  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 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That is the Grasshoppers. 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 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 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

  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

  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 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

  And seems to one in drowsiness half lost,

  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y hills.

上一篇:关于忆江南的教案设计下一篇:有关《外国诗两首》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