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基础不扎实,高中后儿子一直在追赶的路上,在众多学霸中想脱颖而出有多难,估计只有孩子自己知晓,首先,儿子并不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他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努力的结果,这是梅亲眼所见。她常和孩子说“爸妈给你创造不了更多的机会,现在,校服掩盖了阶层,可将来想跨越阶层,就靠你自己了。”孩子好像领悟了她的话,英语成绩上不去他自己买了全英文书籍阅读,孩子说老师们非常好,哪科弱,任课老师一对一辅导,很快他的薄弱学科赶上了平均分。梅有时也被老师的敬业感动,每天晚上10点多钟,老师会发孩子们在校的图片,有学习的,吃饭的,在操场玩的……记得有一次是吃饺子,是老师亲手包的,每人两个,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梅总是边笑边擦泪。想不到三年这么快就过去了。
梅不懂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大概是像大城市那样,每天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可以学学琴,画画画,可是培训费呢?她这样的家庭出得起吗?素质教育百分之百正确,站在任何角度,放眼世界都是千真万确的整理,可像梅这样的平民百姓能消费的起吗?比起所谓的素质教育,梅更喜欢这种以高考成绩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只有这样,她的孩子才能凭努力,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跨人更高等的学府,有更强的实力,在未来竞争不被淘汰,过上比父辈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