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成绩最为卓著的一位女作家,她才情四溢,却又是一生坎坷,她不仅以“力透纸背”的《生死场》独步当时的文坛,更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可以称之为“萧红体”的新的小说文体而受到世人的瞩目,但是研究者一直较少关注她的散文创作。其实,她的散文也蕴涵着巨大的艺术魅力,这些文字从一个更真实的侧面,让我们看到她艰辛的跋涉之路,领略她超群的艺术风采,同时我们也会被她字里行间的历史责任感所震撼。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萧红散文创作的特色。首先,萧红的散文大多是写个人的经历,她的散文有浓厚的自叙性质,即表现为“本色派作家的坚守”。其次,萧红的散文有着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洗尽铅华的自然之美”。第三,萧红的散文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核,那就是“自觉的平民意识的传播”。最后,萧红的散文流露出超群的气质,其美学特征为“浅白与深刻的和谐统一”。
一、本色派作家的坚守
萧红在她的散文里说:“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注:本文中所引用的萧红散文都见于《萧红散文名篇》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版,下同)我想,她所有文字所凝结的,也便是这对“温暖”和“爱”的追求。如果说“某些文学词汇成为一定时代文化格调的标记”,那么“温暖”和“爱”这两个词汇却有可能纵贯人类的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就是萧红“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原因吧!
萧红无疑是一位本色派作家。
所谓“本色”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是文学文体的特定规范,二是指作家的固有身份与性格特征,三是指生活的本来面貌,等等。萧红的散文始终坚守着“本色”的一面。她的散文主要写她熟悉的生活和受。她用她的笔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同时也因着她真实的抒写自己的灵性,她的散文作品就更加显露出她的个性。尤其是现代文学还是在成长探索的年代里,萧红的创作更加的光彩夺目。
萧红只活了31岁,而且成年后很多时间都在旅途里奔波,她缺少长时间的宁静安逸的生活,除了《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之外,其他作品大多是短篇。萧红的散文正是记录了她生活里的某些侧面,同时也流露出她对文艺对生命对社会的一些思想。在萧红的散文里看不到太多的风花雪月,也没有学者散文的知性和严谨。但她以独特的个性展示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她的所思所想。研究她的散文更能洞悉她的文学思想和艺术追求,更能知道她以怎样的方式“使她远远超越了她同时代的作家”。
中国现代散文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萧红正是以其独特的散文成就,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占据了绚丽的一页。
萧红的散文创作是和她的小说创作几乎同时起步,并相伴始终的。她第一次发表的散文《小黑狗》署名悄吟,载于1933年8月13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1936年8月,她的散文集《商市街》出版,让她跻身于中国现代散文家的行列。在1940年6月,她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萧红散文》,收录了她后期的重要散文。
萧红散文创作的总量并不是很大,但其中优秀之作很多。萧红创作全靠刻苦自学,她的学历只有初中毕业,尽管她在家中接受过一些古文的训练,但若仅此而已是不太可能成为大家的。她之所以跻身文坛是与她自身较高的天赋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并不断领悟提高分不开的。她的散文《我之读世界语》,《索菲亚的愁苦》,以及她在东京期间写给萧军的信中,都谈到了她对语言学习的看法。她的聪颖和不懈努力终于让她的散文从最初的摹情写实到后期行文的舒展自如,飘逸灵动。萧红坚持走本色化道路,坚持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如她的《商市街》就是写她的亲身经历,并通过这些写作来表达她对生活的态度。
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比较,更能进一步看出萧红散文的独特个性。二三十年代的散文,出现了各种创作主张和艺术风格。文学研究会中如冰心,朱自清,周作人,叶绍钧等作家的一些散文小品,主要探索人生的意义,现实感较强。冰心的小品写得清新婉丽;朱自清的质朴,缜密,富有动人的情致;周作人的冲淡平和;叶绍钧的纯朴流畅。尽管这些作家风格有些不同,但都是现实主义地描摹社会人生,抒发人生的感慨。而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都受过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他们的特点是着重抒发感情。另外,徐志摩是一种浓烈抒情诗式的散文;而沈从文则以“乡下人”自居,尽情抒发一种感慨,在对残酷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现实写真中,其间清醒地流露着乐观不屈的天性。萧红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她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构成了她散文的女性视角,温润情感。萧红的这种独特的洞察感知方式比较起其他作家更加具有感性化和个性化。因而她的散文作品在沉重的历史背景下显得鲜活生动。
萧红是一个用感觉来写作的作家。她坚信自己的感觉,并以生命的全部单纯和真诚融入到作品中。一位美学家说过“一件作品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作者的个性特征在它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一句话,作品的价值来自于作者本身的价值。”我想,萧红散文的价值也同样来自于萧红本身的价值,即她的作品所反映的她自身的本真状态。这既归功于萧红是一个率真坚强乐观的善良女性,又在于她对本色派作家的坚守,在于她真诚的对生活负责的写作。
二、洗尽铅华的自然之美
萧红散文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是洗尽铅华的自然之美。
她出生在松花江畔的呼兰城,作为一个来自乡野的青年作家,她所经历的故事,她所抒写的人生都和这片黑土地有着不可替代的渊源。萧红的散文是以纯净的白话为主,其间间杂了一些地域方言,在词汇方面表现出地方色彩。如《买皮帽》里的“阴棚”,《小六》里的“吟鸣”,“跳湾”,《家庭教师》里的“列巴圈”。这些有着地域色彩的词汇在她的散文里尽管不是很多,却比较显眼。象“跳湾”,如果作者不是把它和“跳海”并提,并且解释“湾”即“路旁臭泥沼”,那这个词很难理解,但只一经她的提示,句子“那女人抱着孩子去跳湾,而不是跳海”就显得简洁而灵动,质朴而自然。她从家乡的方言俚语里提取精彩的成分,并通过她的作品来传播;这不仅让她的文章增色不少,也丰富了祖国的现代书面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