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哲理性的文章
想寻找生活的哲理,细心观察生活,或者看看这些有哲理的文章,那么有关议论性哲理性的文章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议论性哲理性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议论性哲理性的文章篇一
把握一个方向,随性的生活。当我们在人生的某一个路口回首往事,所有的过程,所有的结果,最终都会归结到一点,那就是:要么出门,要么回家!人不能生活得稀里糊涂,也不能生活得一板一眼。除了这两个始终如一的方向,我们便再也找不到其它任何合理的解释了。当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从一个黑暗的世界来到了地球,并第一眼看见了光明。于是,光亮成为了我们的方向。不管别人承认不承认,反正我是承认这样的事实!
当我们开始学会说话,学会走路的时候,我们第一句会叫的总是妈妈,或者爸爸,我们总会跌跌撞撞的朝着爸妈的怀里走去。那个时候,爸妈就是我们的方向。人生,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从降临尘世的那一天开始,我们混沌的眼眸和嘶哑的哭声,就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人生的路没得选择,要么迎接风雨、笑对彩虹,要么回避坎坷、选择平淡,抑或踟躇而行、独自黯然。生活,本来就是有滋有味的!但有时候静静地想一想,也许,无颜无色和平淡无奇,才是最高境界的芬芳!
一个人没有了方向就如脱缰之马,就算是一匹良驹也只能在茫茫草原之中放荡不羁,最终却因为疲惫不堪而身衰力竭,始终默默无闻。于是,我不得不穿起那鞋子,背起那纤绳,我的一些东西已经变得模糊。如果一生都按结果去过,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飞蛾都要扑火,凤凰都要涅槃,世间就是因为有这些前仆后继的来者,才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进步。我倾心于久违的故乡,那思念里浓烈的甜,或者带着微微的痛。看着缺了又圆,圆了又残的月亮,把心事铺满一张张诗稿,一张张车票。许许多多的境况以无可抵御的坚守,丰富着我们不断奋争的旅程,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最终的归宿。
站在这没有方向的坐标原点上,我辗转,我反思,我焦虑,我激动……有时真的觉得想得太明白不一定是好事,古人都说难得糊涂。而所有的过程,都取决于我们选择的方向!这方向,决定着命运的憧憬,决定着生活的内容,决定着幸福的轻重!在时间飞快地向前流动中,突然之间我察觉到,我的方向似乎在无意之间不翼而飞了。
我倾心于,蓝天下绿油油的豆角秧,夕阳中的金色麦穗。那些戴着草帽,通身像是涂了油彩的脊梁。还有那炊烟,那深夜里的一声犬吠,清早间的一声布谷,骤雨后的一河蛙鸣。然而,我不得不追赶那些飞驰的铁轮,那携着时光和拿着鞭子的命运之神。幸运地,命运之神总算成全了我们的想法,于是,我们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迈出了大学的门走到了社会,在艰辛中摸爬滚打了半生。喜欢这句:把握方向、随性生活!
一本书上说过:“有些东西年轻的时候很在乎,等老了反而觉得不重要了;而年轻的时候不在乎的东西,等老了又觉得很重要。我想对待人生应该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他,而不是以一种消极、怠慢的态度。人的一生本身就是由一个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有些东西一定要经历过才会明白,才会深刻。不是吗?很多事情没有必要去较真、去纠缠、去埋怨!
当我们尝尽了酸甜苦辣,当我们亲历了坎坷泥泞,只有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平淡的状态去回首,才能在未来并不多的岁月里,真正感受到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这大概也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吧,就像我们走出家门后,最终还要回到家中!我可以接受很多种不同的人生,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想我都会乐观、快乐的接受他,而不是怨天尤人。所以我依然在意美丽的夕阳,在意淡淡的一缕月光。
议论性哲理性的文章篇二
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郑老爷的“难得糊涂”告诉我,它是一种超越,一种策略,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悠然,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的思维不要糊涂,而是为人处世却是糊涂一点的好。心胸开阔些,心情平和点,淡泊以明智,宁静以致远。坦然面对一切,以静养心,那便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太较真,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却觅得人生的大滋味。太清醒的人注定活得辛苦,总有看不惯的,总有放不下的,苦苦挣扎;糊里糊涂的日子照样可以过,却潇潇洒洒。
有时候,与其清醒,不如难得糊涂。非常喜欢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四个字,主要是欣赏郑老爷的处世哲学。其实,在道出“难得糊涂”的一瞬间,郑老爷是天下最明白的。极为聪明的郑板桥,把官场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此,他无法糊涂,但不糊涂却要装糊涂。宦海沉浮,一朝梦醒!在泼墨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字幅后的不久,便罢官归隐。
大千世界,智以应对。叫一个清醒的人去装糊涂,真的是糊涂难,难于上青天!但是无奈之中,不得不装糊涂。因此,有人看破红尘,有人唯命是从,有人听天由命,所以就有了郑老爷的“难得糊涂”。大智若愚,好像更接近它的解释和原义。心神合一,心知肚明,却又不露声色,坦然处之;该糊涂时则糊涂,该明白时绝不揣着明白装糊涂!实在是一个大智者的人生智慧和智举,非常人可为。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我觉得这个糊涂并非是让你做个糊涂虫,做个稀泥抹墙的人,而是让你看清是非看透人情之后一种豁达明智的糊涂吧。“糊涂”既“难得”,那就应该让这“难得”的“糊涂”发挥它自身的价值。难得糊涂,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是为人处世的艺术,有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更是一种思想境界,体现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折射出心态,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比如在工作中,自己和同事意见分歧时,再无力解释时,我觉得最有风度的表现是付诸一笑,微微点头。我想这就是大度糊涂的一种表现吧。
从精明于世到“糊涂”一生是一种选择,意味着要有所放弃。人没有必要太“聪明”。一个人如果太“聪明”,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记得《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她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令人羡慕不已。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毁在了她的聪明上。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了吗?
聪明不好吗?聪明固然很好,但聪明很累。“难得糊涂”,对家庭来说,是理解、包容、平等。对老人的唠叨多一些理解,对爱人的错事多一些包容,对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平等。对社会来说,是宽容、爱心。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睁着眼睛看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聪明一点。眯着眼睛看别人,对别人的看法糊涂一点。也许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难得糊涂”。而“难得糊涂”的最高点,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宽如大海的胸襟。一个人倘能真正修炼到这种“难得糊涂”境地,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培根说:“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这是‘小聪明,大糊涂’”。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看起来非常聪明,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凡事都拾掇的毫厘不爽。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如此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真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换得个泰然安详。
难得糊涂,只是休养自己的身心、适应环境、自我完善、自我排解的思维方法和艺术。郑板桥做知县时,为堂兄与邻居的墙基官司而写下了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是多富有哲理啊!万里长城依旧在,秦始皇如何?何况我们只是一介草民呢?让人警醒的诗句,值得今天的我们思考。“糊涂”的是表象和行为方式,豁然的是内心,是大度,是超脱,是不斤斤计较;收获的是坦然,是开朗,是快乐,是睿智。纵观板桥一生,一官归去来,两袖清风。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难得不糊涂!希望大家糊涂地忘掉烦恼,在糊涂中学会享受人生。“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大儒大雅苏东坡,大智若愚说糊涂,“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几句诗深深体现了苏翁的大觉悟,他并非真愿自己的后人愚且鲁,而是希望自己的后人要真正聪明,要学会装糊涂,要能觉悟到大智大愚的境界。
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它能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计较,什么都不去想,该有多幸福!“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难得糊涂”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
能够做到“难得糊涂”的人,必定是真正的智者,曾经沧海阅尽人间兴衰,从苦辣酸甜的百味中,体验到人间争强好胜的无聊,争名逐利的无耻,从而淡泊功名利禄,不去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一切都淡然处之,以静养心。此即前人所说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聪明,却把自己深深的.陷入尘世的污泥中不能脱身,正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难得糊涂并不是要人去糊里糊涂的生活,而是于茫茫红尘中觅得一时的糊涂,是一般人无法领悟到的大智慧,大觉悟。它不乏体现着豁达、包容、接纳、付出与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