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柔寡断没主见,那你告诉我怎么办啊人生哲理(3)

2018-09-02人生哲理

  而是无论怎么办,无论哪一种方案的选择,来访者看上去都好像没有办法去面对和承担。

  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他不知道或是不敢面对怎么办了之后的结果。

  这样的来访者往往是在生活中总被要求的那个人,已经变成了别人要他变成的样子,以致自己什么事情都拿不出自己的主张,如果遇到要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会陷入内心的困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困境?

  在《心灵的面具》中提到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失区别’,也称作‘自体-客体融合’。

  “你变成了他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你变成了他人要求你成为的那个样子以避免令你困扰的情绪出现,常见的是对丧失的恐惧。”

  这种类型的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主见,希望别人可以给自己拿主意,或者附和他人的观点。

  比如点菜的时候总是随便,希望别人点好。当面临决定或难题时,总会问别人: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这种情况,我们也常常能够在那些听话的乖孩子身上看到。

  这种防御机制的动力心理学解释是:我为了避免被批评,为了避免遭受惩罚,所以我问你‘我该怎么办?’这样感觉就好像,你承担了我的一部分,包括责任。

  这个防御机制的背后,常常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面对着父母的指责。

  所以,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就让自己跟在父母的身后,我都听你们的了,我不要我自己了。

  这样的话,即使是错了,也是我听了你们的要求之后的结果。这样,我就可以避免更多的指责和惩罚了,我就可以不用那么难受了。

  有些父母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主见,其实很有可能是你把孩子的自我功能剥夺了,甚至还在不断的对孩子挑刺。最终孩子的自我功能丧失,所以不得不问别人该怎么办。  我们之所以会采用‘失区别(自体-客体融合)’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背后,都曾是一颗受过指责惊吓而又幼小害怕的心。

  在这个防御机制的后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是我们的自主功能和自我探索的能力被抑制的结果。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在做选择的时候会有很多对自身的理解,有很多过往的知识经验可以运用,正是这些自我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些现实中的选择。

  但是,我们在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会容易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心智又退行到了那个害怕指责和惊吓的孩子。以原始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所以,当下次你不断的想问别人“我该怎么办?”的时候,不妨先试试问自己,我真正害怕的是些什么?

上一篇:搞笑的经典话语摘抄下一篇:给你的人生一次飞跃的机会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