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堂过圣诞节的留学日记(3)

2018-07-16日记

春节圣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我不是基督徒,而一直以传统的思维“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来提升修为,但这并不妨碍我通过在圣诞节到教堂参加弥撒去了解西方文化,让我更加深入认识东西之间的异同。

  春节和圣诞节的相同之处不仅是其重要性和休假,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是家庭团圆,互赠礼品的时刻,所以才会有年三十和平安夜城市里面空空荡荡的雷同场景。二者之间的差异则有深刻的文化渊源。

  圣诞节正如前文所说,是一个特别神圣的宗教节日。但并不是贯穿真个西方历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的信仰是神话为主。到了公元300多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才开始广泛庆祝。中世纪基督教替代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为主的多神信仰,成为西欧当时几乎唯一的宗教,并通过日后传教和殖民扩张向全世界传播,圣诞节也随之被不断地推崇。即使后来经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的人性觉醒,三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的兴起,基督教至今依然主导西方的信仰体系。美元上写得“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英国国歌是“God Save the Queen”(上帝保佑女王)等都是例证。

  春节最早从殷商时期开始,即使有“过年”这样的神话传说,但节日的习俗诸如:挂灯笼,拜祖先,贴春联,放烟花,发红包等,本质上没有宗教的含义,其意义就相当于现在的元旦,不过是根据历法不一样。中国始终是一个世俗国家,在汉代前的信仰更多是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古人祭祀常说“天地君亲师”,而不是某一个种特定的宗教。自汉代汉武帝建元六年“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开始形成儒家为正统指导思想,“儒释道”结合的思想体系。但是儒家本质不是宗教,而是一直治世的学问,只关心现世,将来世交给其他的宗教,因此对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宽容性,任何宗教,只要不试图干涉现世的政权,都可以在儒教的背景下存在,和儒学有机的结合。道家即使后来演变为道教,更多则是一种修身的哲学。佛教是宗教,从印度传来,结合本土思想演变为多个分支。所以在中国古代,个别皇帝痴迷宗教,也没有出现一教独尊,政教合一的朝代,亦未曾有过宗教战争。这种信仰体系形成儒家文化圈,虽然近代遭到动摇和打击,现在依然影响着东亚地区。

  中西历史上不同的信仰体系,造成春节和圣诞节完全迥异的庆祝方式和真实含义,这是任何商业行为都难以改变的。秉承文化传统,尊重文化差异,才能领悟文化精髓。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科书《汉语拼音1 aoe》教案范本下一篇:古诗三首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