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丢失的自己日记(2)

2018-10-07日记

  太湖县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长殷书林先生听说我要去二祖道场,执意放弃他的双休日,自始至终陪同着我。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下盘旋,就像一千多年前一样,附近的茶园里有茶农在忙碌着,这该是一年中最后的茶季了。当年慧可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时,他一定也看到同样的场景,一千多年过去了,时空似乎并没有发生变化,我感觉那山野间的每一个人都是慧可,都是慧可与他的弟子们,只是,禅的意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不再是静谧处的苦苦思维,也不再是山林深处的隐遁,而是山民们的欢快劳作,是他们对待艰难时世的豁达心态。

  慧可在大别山中禅居达九年之久,这期间,他往来于狮子山与司空山之间,有时候,他会长久地禅坐在一块巨石上,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更多的时候,他与农夫们在一起,并像农夫一样自耕自食。九年后,慧可回到北方大地,谁也不知道慧可在大别山中悟到了什么,但据说自始慧可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如是长达三十四年。”有人问他,你怎么可以出入于那些地方?慧可说,越是那样的地方,越能历炼自己的心智。被问得多了,慧可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你何干?顺俗而不流俗,佯狂而不露真相,这才是一个大智禅者在当时的环境下所处的态度。

  如果正如道宣所说,慧可的胳膊是丢失在南逃的路上,但慧可的此次大别山之行决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他丢失了一条胳膊,却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

  我们来到河南岸的“望佛亭”,隔着一条河,对岸的那座山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同样是站在这个位置,当年的赵朴初就发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感叹。这是不奇怪的,在禅者的眼里,世间的一切,无不是佛,无不是智慧。就像现在的殷书林,狮子山中的每一块石头在他眼里无不是尚待开发的宝藏,无不是太湖人的骄傲。春讯刚刚过去,河床大部分裸露着,只是在河中央有一泓静静的流水,倒映着两岸青山。我们脱下鞋,开始涉水过河。有些凉意的河水像小鱼儿吻咬着我们的腿部,赤脚踏在细软的河沙上,痒痒的,这痒痒的感觉传导到心里,真是说不出的舒畅。趟过河水,用手抹去脚上的沙子,再穿上鞋,感觉自己就真的到达智慧的彼岸了。  有钟钹之声骤然响起,这是二祖寺僧人迎接我们的特有方式,夹杂着绵密的唱诵,像有千军万马在风雨中疾奔。等走进寺里,却只见一名僧人。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沿着山路继续向山顶攀登,至一平地,有两间旧寺坐落在一块巨大的葫芦石上,《太湖县志》有“葫芦石在薛义河,相传二祖秘记存焉”的记载。有人忽然问,什么是二祖秘记?二祖秘记藏在哪里?没有人能够回答。这或许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却值得人追问一生的问题。就像慧可的那条断臂,没有人真正知道它究竟丢失在哪里。

  站在葫芦石旁远眺,河对岸的山酷似一只巨龟,它伸着头,却永远地定格在那里,成为一种意象。远处连绵的群山间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羊肠小道,每一条小道似乎都蕴藏着无尽的禅机。耳畔山风习习,仿佛是禅定中的慧可发出的粗重呼吸。我忽然想,作为一个禅宗大师,慧可留给后人的所谓“秘记”,难道不就是他自己的一颗心吗?这颗心他丢失了很久,而在这块葫芦石上,终于重新找到,于是,他把这颗心留给了我们,他希望我们能循着这颗心,去寻找丢失的自己。

上一篇:走进孩子眼中的世界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下一篇:折翼.天鹅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