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看社火的散文(2)

2019-02-15散文

  当时,我们村就有一个小孩子因为三池有亲戚被选中了参加表演,我还特别羡慕,心里想着自己太大了,没有这个难得的机会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胜任的,必须要胆子大一点的,镇定一点的,站在高处不害怕、不会哭起来的。社火队伍走走停停,加上准备的时间,也需要坚持三五个小时吧。只是在那个时候,觉得站在杆上的孩子很神气,很风光,很了不起。

  每次摆社火,少则四、五个台,多则七、八台,每一台都不一样,每一天也不同。只是那个时候年龄太小,又没有和母亲一起去看,因为母亲喜欢看戏,经常演出的秦腔戏,母亲能一眼看出来是哪一出,演的是什么内容,都有哪些人物。所以看到的每一杆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哪些人物,一点都不清楚,只是看着热热闹闹的。

  抬杆停下来的时候,其他社火就开始表演一阵子。每一台社火杆之间,都有一个不同类型的社火。合阳社火的种类很多,有龙灯、旱船、青瓷船、漂河叶、耍龙、舞狮子、放焰火、扭秧歌、敲锣鼓、打犟驴、社火尾子、上锣鼓、百灯、搁锣等。

  三池的社火,有跑旱船。船用竹竿作骨架,周围用花纸裱糊,有门窗屋柱,中间有明镜、红灯等,船舱内有一位年青“渔妇”,迈着碎步装作驾船,好像水上行舟。似乎忽然遇到“狂风巨浪”,船身搁浅,持浆“渔妇”在奋力划船,用歌唱向江神祈祷,几经波折,船又顺利地行走在江上。

  最有趣的是社火尾子。由爱好戏谑笑闹的人扮成农村老太太,宽衣大袖,涂脂搽粉,用两根红辣子或两片红萝卜做耳坠,以丑为美;或装扮成一个鼻子上有一片白色的丑角老爷,坐在“独杆轿”上,在社火队伍后面表演,打诨笑闹;或者打扮成奇怪的猪八戒背媳妇的样子、老太太倒骑毛驴等滑稽的样子,成为社火队伍的热点。每当他们表演时,围观的人总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大笑,掌声雷动,还有一些人打唿哨,为他们表演喝彩助阵,听到笑声,表演者就更加卖力,他们有时故意做出各种搞笑的姿势,或者故意抛出媚眼,使社火的表演更加有趣,达到高潮。

  看过三池社火后一两年,第二年的社火是在杨家庄看的。杨家庄的社火和三池的社火有所不同,没有抬杆,却有背杆,又叫“背芯子”,把特制背杆卡在背杆人的双肩之上,用布绳子绑牢,在背杆上端固定一个或两个三五岁身着戏装的儿童,背杆的人踩着鼓点、迈着碎步行走。

  杨家庄的社火是以高跷表演为主。踩高跷的都是青壮年,根据故事内容装扮不同的人物:生旦净末丑,踩着有一人高、安有脚踏的柳木腿,排成一长串,在锣鼓、烟火声中出场。尽管巷子里的土路高低不平,而这些踩高跷的人却能走的稳稳当当,技艺高超的还能做一些高度的难动作表演。

  看过高跷之后,印象最深的是开学后写作文的事。那时老师经常让我们写《暑假(或寒假)里的一件事》,同班同学李红勤写了一篇看社火踩高跷的作文,初中语文老师李广法在班里宣读她的作文,确实写的很好,她的作文既有场面的描写,还有重点人物的细致描写,我心里既是佩服,又有羡慕,又感觉很不是滋味,自己也去看了社火了,为什么写的作文却不如人家?

  现在时过境迁,昔日的同学早已不在人世了。而那时观看社火时的开心,听老师读她的作文时的情形依然留在心中。

  老家合阳的社火,是在历代老百姓驱傩、猎祭、祈雨、迎春等活动的基础上衍变发展而成的,融民间舞蹈、音乐、美术、说唱、杂技、戏曲、武术等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征,因此合阳才有“社火赛扬州”之美誉。

  大村庄“扮社火”一般以“社”为单位,也有以宗祠“扮社火”的。解放后,改变只有男性“扮社火”的旧习俗,由村或队组织人们自扮自演。摆社火时,各社在比赛中争奇斗胜,有时会引起宗族或各个组队之间的矛盾。民国年间,路井乡郭子高针对这种现象,撰写了一幅对联:“社火要社和,社不和不如不社火;热闹休惹恼,若惹恼不如不热闹。”希望人们在摆社火时要以和为贵。现代的社火,是一种文绉绉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是正月十五庆祝节日的特殊方式。

  正月十五看社火,已经过去将近四十年了。可是,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都会想起当年看社火时热闹的情形。特别是到广东工作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是在工作中度过,有时觉得过节没有庆祝一下,好像对不起自己,就去超市买一袋元宵回来煮着吃,但是终究心里总觉得有点空落落的,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有点失落,有点惆怅,因此更怀念小时候看社火的热闹场面。

  这些,也许就是永远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吧,也是对家乡一种特殊的感觉吧?

  附:

  1、三池村至今还有许多传说:望龙山、七眼泉、火焰山、邹家沟、罗马嘴、柿子林、跑回回、寨子、城墙、水打磨子、坑居、抗战等,不胜枚举。

  2、三池村还是《合阳县志》里记载的名扬华夏的“三池刀削面”原生地,可惜文化大革命已经把过去的家谱都烧了,据三池五组爱好历史家谱传承的成兴芳先生研究,三池五组成勇奇,现在已是近代第五代三池刀削面传承人。三池村卖饭可以说历史悠久,全村大多数人家都从事过卖饭生涯。

  3、三池村历史悠久,而历史上的名人到过三池村的有据可查的就有;商朝的成汤王、孔子、汉武帝、朱德等。

  4、合阳社火还有血故事。是把古代厮杀性故事如《铡二王》、《十王庙换头》等戏剧场面由壮实男子在大车上装扮。用猪血、狗血、羊肠子等按故事情节制作、涂抹,扮演出枪刺、刀砍、杀头、“抽肠换肚”等凶惨场面,甚至演出凶杀屠戮的所谓“当场变”魔术。后来曾一度禁演。本县孟庄乡岱堡村和新池乡坡南村村民对此有特殊爱好,盛行不衰。

  5、晚间的“社火”为杂舞,跑走马、跑旱船或青瓷船、耍狮子、耍龙灯、漂荷叶等多种,一般在火把照耀下表演,称为“落场子”。

  6、合阳农村习俗:麦收之后“看忙罢(pà)”

  麦收结束后,农村人就要磨新麦、蒸白馍,准备着走亲戚看忙罢。看忙罢和春节走亲戚拜年差不多,是一年两次必须有的习俗。作为走亲戚礼品的花馍是大“馄饨馍”。选用上好的精粉做成大大的圆包形状,馍顶上要捏出花边造型。合阳人看忙罢,就是用这些蒸好的各种富含深情的花馍作为礼品相互交流着。现在社会发展了,除了花馍之外还买一些其它礼物,如饼干、糖果、烟酒之类的礼品。其实,也就是老百姓麦收之后庆丰收的意思。

上一篇:珍惜每一分独处时光散文下一篇:时光走过最温暖的地方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