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与顿悟散文(2)

2018-09-25散文

  朱光潜以为灵感就是“下笔如神”的“神”或“败兴”的“兴”,真是探骊得珠之比。

  科学家袁隆平认为,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实践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

  就自己的写作体会,没有灵感就没有写作的兴趣,也没有写作的动力,更不会有写作的成功。没有灵感你会感到下笔无语,有时候一个字都写不出。当灵感来了,思路如同泉涌,下笔如同行云流水,文章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淌,你会感到一吐为快,文章是一气呵成,思路是一目了然。那些得意之作皆如神助。灵感是创作冲动力、创造力。

  那么灵感是从何而来,是天赋?是命运?是上帝赏赐?都不是。

  《红楼梦》讲了香菱学诗的故事,让我们随着香菱的脚步,来寻找灵感吧。香菱因为文学底子薄,写出的诗总是达不到诗社的要求。林黛玉告诉她,读名著,拜名师,勤学苦练是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等灵感来了,才能写出好诗。香菱没有知难而退,熟读李白、王维的诗,拜黛玉为师,苦心专研,几乎到了“痴”、“呆”、“魔”程度,没有想到的是,一天夜里突然梦中作诗,当她写出来的诗交给黛玉过目时,竟得到黛玉大加赞赏。这梦里作诗就是灵感。可见,灵感不是横空出世,不是飘渺不定,灵感来之勤奋,来之刻苦,来之用心。

  杨振宁谈到灵感与科学时说:“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出现的顿悟。这种顿悟通常要借助熟能生巧。在一种不经意的状态下突然间得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如果将这顿悟的意会付诸实践就被称之为灵感了。”

  杨振宁的这番话既说出了灵感是怎么来的,同时又引出了顿悟。在他认为灵感与顿悟是同义词,灵感是付诸实践的顿悟。  顿悟一词最早来之佛教,是佛教术语,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当年释迦摩尼修行六年不成,几经周折来到菩提树下,潜心思考六日,第七天突然顿悟得道,创立了佛教。

  顿悟是相对渐悟的一对概念。在汉传佛教中顿悟与渐悟竟成了佛教修行的两大派别。最著名的就是禅宗的神秀渐悟与慧能顿悟之争了。不过佛教顿悟却给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是乎顿悟靠天助,渐悟靠努力。渐悟容易顿悟难,渐悟人人有之,而顿悟则不是人人都有的。

  在辞典里,顿悟解释为顿然醒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灵感也好,顿悟也罢,都是是创造性思路,都具有突然性,不可预知性,所不同的是,灵感稍纵即逝,顿悟是豁然开朗,一旦顿悟了就不会丢失。对于写作,当灵感产生时,就要设法将其捕捉。捕捉灵感最简捷的方法,是随身带笔和本,当灵感来时,随手记下。因为这时候思路最清晰,最容易获得成功

上一篇:那片雪,从未融化作文下一篇:老爷庙的变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