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呼唤散文(4)

2018-09-27散文

  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保护性耕作技术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茬子和秸秆都留在地里;不耕翻土壤,实行免耕或少耕,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减少机械进地次数;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在梨树镇高家村,有一片用铁丝围起来的土地。围栏内,既有倒掉的秸秆,在地上厚厚地覆盖了一层,也有没收割的秸秆立在地里,有高有低,看上去有些杂乱。但在王贵满眼里,“这15公顷土地可是我们的宝地。”原来,这是梨树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田。

  身兼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的王贵满说:“从保护土壤的角度讲,种地不是侍弄得越干净越好,相反,要种得埋汰。传统的精耕细作容易导致土壤中水分散失,而所谓的‘懒人种地法’则更适合涵养水分。”

  他介绍,经过8年的试验表明,连续实施秸秆覆盖免耕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常规种植的地块有了大幅度提高,含水量也有所增加。“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田块,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达到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大量蚯蚓活动,使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有着良好的孔隙度,土壤不至于太过坚实,更适合玉米根系的生长。”

  4.

  打破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既需要创新的勇气,更需要坚守的毅力。

  风吹日晒在田间,挑灯夜战在化验室,多少农业科技工作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孜孜不倦地承担着“三农”攻关的重任。

  目前,长期在梨树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有 15 名教授(研究员)、 7名副教授和1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2007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所张旭东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首先在梨树县中部黑土区的梨树镇高家村建立了15公顷试验研究基地,开始进行玉米免耕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上一篇:秋思的伤感散文下一篇:江南的秋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