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呼唤散文(5)

2018-09-27散文

  2008年,他又在梨树县西北部风沙区的林海镇揣洼村建立10公顷试验研究基地;2009年,在梨树县风沙区的四棵树乡付家街村建立了30公顷试验研究基地。

  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任图生教授带领团队在梨树县泉眼沟村建立试验基地,开展玉米免耕栽培配套耕作方式的研究。

  “玉米免耕栽培的核心是平作,在平整的耕地表面种植,不起垄,这就对行间距的设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图生说。

  这两个科研团队联合梨树县农技推广站成功探索出了两种玉米免耕栽培方式。

  等行距行间栽培模式:按70厘米均匀行距平作,在上一年的行间种植,秸秆均匀覆盖地表,适合大规模田块作业;

  宽窄行轮作栽培模式:按90厘米均匀行距种植宽窄行距,最小距离40厘米或60厘米,最大距离140厘米或120厘米。

  在宽窄行上轮换种植,秸秆呈条带式集中覆盖在窄行上,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和春季地温的提升。

  这两种模式的苗数都在4000株/亩,尽管略低于传统种植方式,却实现了同一田块内部的轮作休耕。

  “耕种方式改变了,作业机具也得跟着改变,要做到机艺融合才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关义新博士说。

  经过不断改进,“康达”牌免耕播种机可以在秸秆覆盖的条件下,一次性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在此基础上,生产出的免耕深松机,解决了整株秸秆切不碎、长期免耕土壤被压实问题。

  “海山”牌免耕玉米收获机也跟着改变,其第二代自走式收获机满足了宽窄行模式收获时,秸秆条带铺盖在指定位置的要求。

  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收获机,这三类专用机具的成功研发改进,摆脱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突破了推广普及的瓶颈,满足了免耕种植的需要,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水平。

上一篇:秋思的伤感散文下一篇:江南的秋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