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黑板报资料(4)

2018-07-21黑板报

二、校园暴力的表现

  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暴力简单地分为以下8类:

  1、学生之间的施暴行为,表现有:(1)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形成对立,吵嘴、攻击甚至大打出手。(2)报复,如因同学举报自身不良行为,或因玩笑、言语不合以及财物借贷等纠纷,或嫉妒他人成绩,用暴力方式报复。(3)恃强凌弱,如对低年级学生、身体弱小者拳打脚踢;在校内外调戏、骚扰女生;索要钱财,不给就打,给对方带来巨大身心压力。(4)拉帮结派,聚众闹事,打群架。(5)使用残忍手段(用刀棍暴打、泼硫酸毁容等)导致对方死亡或伤残,是校园暴力最严重的表现。事件多属个体行为,但影响恶劣深远。

  2、师生之间暴力事件,以往主要表现为教师体罚学生,教职员工对女生进行性侵害等。近年来,随着对教师暴力行为惩治力度的增强,这类行为明显减少。相反,教师因处理学生纠纷、评分等引起争议而遭学生围攻、殴打的事件却明显增加。

  3、校外人员闯入暴力事件,如父母离异,到校抢夺子女;父母欠债,讨债人到校将学生扣为人质;因教师管教学生或学生之间纠纷,家长到校与师生发生冲突;流氓入校寻衅,调戏女生,破坏公物,收取“保护费”等。

三、校园暴力的危害

  1、身心伤害。

  校园暴力最显而易见的后果是不同程度的躯体损伤和残疾。然而,更严重的暴力伤害往往表现为心理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易怒、焦虑、沮丧,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甚至拒绝上学;突然沉默寡言、孤僻古怪;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发生自伤、自残和自杀行为。

  2、丧失安全感。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生理需要层次最低,而安全需要层次最高。即使生理需要有充分保障,若无安全感,儿童就不能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受到暴力欺负,极易产生挫折情境,丧失安全感,常表现为:

  (1)人际关系紧张,焦虑1抑郁水平高,缺乏自尊和自信。

  (2)经常处于被欺凌的恐慌中,伴随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长期受欺凌,将产生持续的挫折行为,逐步固化。受害儿童从小接受恃强凌弱的暴力意识,导致他们有力量后去欺凌比他们弱小的人,甚至引发成年后虐待家人、儿女,或发生其他犯罪行为。

  3、恶劣的社会影响。

  校园暴力破坏教学秩序,危害师生安全,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感。暴力频发的学校往往吸烟、酗酒、物质滥用、性侵犯等事件也多见。美国许多家长为躲避校园暴力,宁愿节衣缩食,把孩子送到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日本在经济衰退、校园暴力猖獗的双重压力下,青少年自杀率猛增。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直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福利负担猛增,劳动生产率下降,对社会安定的破坏力很大。

  本文来源:

上一篇:检讨书范文违规违纪范文下一篇:人间充满爱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