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评课案例(2)

2018-07-20剪纸

  5、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3)。(略)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略)

  评课: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剪纸”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充分体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步骤一般可分为四步。作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步一般是从学生自己读课文开始,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弄清课文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

  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完成了以上教学任务,同时引导学生精读了课文第一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广结善缘的善良品格。纵观教学过程,本节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明显。

  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观摩,乃至一定层次的公开课,绝大多数教师热衷于使用录音磁带、网络视(音)频资料来代替教师范读课文。而本节课的教者面对这篇篇幅较长的课文,仍然坚持范读课文,且读得声情并茂,值得提倡和赞赏。同时,尽管是六年级,教者还是坚持对“爽”等生字的示范书写。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在在过程中,教者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各抒己见。教者既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又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培养能力。

  三、教学手段简单朴实。  作为平常的课堂教学,本节课教者没有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而是使用了常用的小黑板,虽然简单,但是适用。本节课教者先后两次使用了小黑板,遴选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既成功地让学生达到识字的目的,又有效地检查了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情况。

  总之,本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得益于教者能够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如果教者能够在学法指导上再多下点的功夫,相信本节课将会更精彩!

上一篇:剪纸小学生范文下一篇:姥姥的剪纸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