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证考试试题及答案(2)

2020-06-25试题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课堂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  )

  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

  3.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美国翻译过来的。(  )

  4.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  )

  5.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

  6.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

  7.我国在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采用的是道尔顿制教学形式。(  )

  8.生活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

  9.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

  10.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

  1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实践活动。(  )

  12.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  )

  13.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  )

  14.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

  15.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加里宁的成功教育经验。(  )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畅”,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

  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组、A级组进军。

  1.李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何积极作用?(  )[不定项选择题]

  A.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B.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C.体现了评价标准分层化

  D.关注学生的发展

  2.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一种理念?(  )[单选题]

  A.发展性评价

  B.回归生活

  C.学科综合

  D.全球概念

  (二)(本大题1小题,共6分)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刘老师走进初二五班,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经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刘老师,你该如何做?(  )[不定项选择题]

  A.要言传身教,还要言教情教

  B.加强自身修养

  C.以自己的行为举止感化学生

  D.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

  2.A【解析】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3.A【解析】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4.B【解析】学生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人性完善。

  5.D【解析】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6.D【解析】由教育学常识可知,教育者如果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遗传决定论;若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则易导致教育万能论;若过分强调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则易导致环境决定论;而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又会导致儿童中心论。

  7.B【解析】略。

  8.A【解析】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9.C【解析】略。

  10.B【解析】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中心环节。

  11.C【解析】学校德育要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2.C【解析】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功能。

  13.A【解析】有关此原则最早论述见于《学记》。

  14.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5.B【解析】略。

  16.C【解析】教育的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7.C【解析】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教师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

  18.A【解析】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教员角色。

  19.A【解析】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是教师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20.A【解析】略。

  21.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22.A【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23.C【解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939年发表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是世界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的首次尝试。

  24.C【解析】教师的“研究者”的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

  25.B【解析】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

  26.D【解析】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物质环境。

  27.A【解析】略。

  28.B【解析】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29.C【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30.B【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官学、私学和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类型。

  2.ABCD【解析】身心两方面逐步成熟是青年期的年龄特征,其余选项为少年期阶段特征。

  3.ACD【解析】制定课程目标应研究学生、社会、学科。

  4.ABD【解析】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5.ABCDE【解析】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特征有: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6.ABD【解析】教育从横向看,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7.BCD【解析】略。

  8.AD【解析】略。

  9.BD【解析】略。

  10.ABCDE【解析】略。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比课堂活动更高的组织能力。

  2.√【解析】略。

  3.×【解析】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京师同文馆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

  8.×【解析】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9.×【解析】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10.√【解析】略。

  11.×【解析】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其他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三方面。其中,第三种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12.×【解析】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它不能包括社会条件,更不能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13.√【解析】略。

  14.√【解析】略。

  15.×【解析】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D2.A

  (二)ABC

【教师证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考教师证试题及答案

2.医院考试试题及答案

3.电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4.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5.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6.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

7.党校考试试题及答案

8.护师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幼儿园春季运动会园长讲话稿下一篇:会计学基础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