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知识暑假作业练习测试题(2)

2020-07-03试题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

  11.根据文本内容填空。(3分)

  作者从色调、□□、□□、□□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一17小题。(15分)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

  14.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50分)

  "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初二上册语文知识暑假作业练习测试题】相关文章:

1.初二语文上册测试题

2.初二语文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3.初二下册语文暑假作业测试题

4.人教版初二下地理暑假作业测试题

5.初二语文暑假作业测试题

6.初二政治下册暑假作业测试题

7.初二生物下册暑假作业测试题

8.数学高二暑假作业测试题练习题目

上一篇: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下一篇:初二上册语文短语专项训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