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

2020-12-31试题

  13、茅盾说,细节描写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请从闰土“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这一细节,谈谈你对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2分)

  (四)阅读《囚绿记》片段,回答问题。(5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14、《散文家谈散文》中,晓雪曾说,鲁迅的散文冷峻深沉,冰心的散文婉约清秀。请你仿用以上的四字词语,对选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归纳。(2分)

  15、选文中,作者说“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请问那一刻作者真的“了解自然”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阅读《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回答问题。(8分)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①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②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16、这篇文章主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2分)

  17、划线句①“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从全文看,作者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是怎样的?  (2分)

  18、划线句②“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这是什么原因呢?(4分)

  (六)阅读史铁生《合欢树》,回答问题。(13分)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十岁?”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的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希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麽知道会不会?”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到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有一年,院里的人们提到了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又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推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盘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能开花。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9、本文一开头就写作者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3分)

  20、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

  21、作者的摇车最终未能进到那个小院,看到母亲栽的那棵合欢树,作者说“后悔”,之后也“悲伤”,但他亦说“悲伤也成享受”,这是为什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22、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这样写的特点与效果各是什么?(4分)第三部分(60分)

  23、作文。(60分)

  多为独生子的我们,平日里似乎更为关注的是我们,是自己。但除了我们、自己外的“他(它)们”,你驻足过吗?关注过吗?

  请以“他们”或“它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1.初三语文期末总结范文五篇

2.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

3.初三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4.初三语文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5.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6.初三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作文

7.2014-2015初三语文期末作文

8.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总结下一篇:七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通用3篇)